央广网北京12月8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历时七年的建设,全长407公里的济南至郑州高速铁路今天(8日)10时58分实现全线贯通运营,济南至郑州最快1小时43分可达。济郑高铁的开通将结束两个人口亿级的大省没有高铁直连的历史。

郑州、石家庄、德州、徐州,这四个城市的高铁连线接近于一个长方形,而济南位于德州和徐州之间。此前,济南到郑州,要从徐州或者石家庄绕行700公里左右,3至4小时才能抵达。济南至郑州通车后,相当于在这个长方形里面画了一条斜线,济南至郑州仅需要1小时43分钟即可抵达,通达无碍。

济郑高铁东接京沪高铁、西连京广高铁,中段在聊城西站与在建的京雄商高铁交汇,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连接线。通车后,打通山东半岛通往中原城市群、成渝地区及长江中下游、粤港澳大湾区的快速通道,实现济南都市圈、胶东都市圈、郑州都市圈“三圈”联动,这对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济郑高铁起自济南西站,途经山东省济南市、聊城市,河南省濮阳市、安阳市、新乡市、郑州市,接入郑州东站,线路全长407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其中濮阳至郑州段已于2022年6月开通运营。今天开通的济郑高铁济南至濮阳段线路全长208公里,设有7座车站。

济郑高铁建设历时7年,穿越千山万水。其中济南到濮阳段横跨黄河、京杭大运河等多条河流,跨越京沪高铁、京沪铁路、京九铁路等多条既有铁路干线,施工难度较大。

列车经过济郑高铁长清黄河特大桥(姜爱勇 摄)

济郑高铁山东段二标一分部项目经理石宾介绍:“临近黄河的部分地下水位高,并且多为粉质黏土,土层承载力弱,项目桩基平均深度超过50米,最深达到100米,项目面临着孔洞过深和土层承载力弱带来的施工难题。针对这一地质特点,我们有针对性地优化了泥浆护壁成孔工艺,经过16次原材料调配拌制,最终形成了最优配合比,有效提高了泥浆的稳定性能,保障了桩基施工质量。”

将济郑高铁信号系统引入既有济南枢纽,实现新建线路与既有车站的互联互通是全线重难点工程。工程涉及石济客专,京沪高铁,京沪三、四线,胶济线等十一个施工作业面。如何应对复杂的施工方案?

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济郑高铁(山东段)项目经理部专业副经理王凯说:“特别是技术涉及面广,需要对CTC中心、列控中心、RBC、TSRS、安全数据网、计算机联锁等设备软、硬件进行改造施工,开通时需要同步对北京局、上海局调度中心软件进行修改,特别是京沪高铁行车密度大,安全压力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调集18名专业骨干技术专家,165名营业线施工经验丰富的信号技术人员,成立开通工作小组,细化11个施工作业面,反复研究技术难点,解决技术堵点,利用BIM技术进行可视化交底,最终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了施工任务。”

智能化应用已成为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手段。中铁三局济郑项目部项目经理张宁军告诉记者,基础设施建设的智能化应用可以极大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率。

8月8日,空中俯瞰郑州东站及站前广场(王玮 摄)

张宁军表示,在济郑高铁建设中采用的智能化盖梁生产显著提升了盖梁预制生产设备和工序流程的智能化程度,生产功效指标提高300%,直接作业人员减少8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43%以上。这也是国内第一条自主研发设计的盖梁智能生产线,首次实现了连续生产、智能化、精益化、机器人的完美结合,填补了国内外装配式预制构件智能化发展空白,同时补上了基建领域装配式混凝土制品科技创新不足的短板。

智能技术在站房建设中也功不可没。濮阳东站站房设计理念取自濮阳当地的“龙文化”,通过屋面轮廓线的起伏变化体现“巨龙腾飞”的建筑意向。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濮阳东站项目书记李志岩说,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协助团队让建筑神形兼具,并将建设误差控制在了毫米级。

李志岩说:“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团队采用三维扫描技术对现场已完成钢结构挑檐进行数据扫描,分析形成真实模型并与设计原始模型进行对比,综合考虑钢结构施工完成的实际偏差,确保檐口龙骨及铝板放样曲线顺滑。”

新建南乐站房是济郑高铁河南境内的最北端站点,具有承上启下、贯通东西的区位优势。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济郑高铁南乐站房项目部总工程师说,三维可视化的加入,为整个建设保驾护航。“南乐站房屋面钢网架顶升施工期间,项目团队与相关专家联合攻关。各作业小组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将顶升精度误差控制在10毫米内。作业过程中,建设团队还创新引进BIM5D技术,将施工进度和安全进行超前预演,并进行三维可视化交底,确保工程一次成优。”

随着济郑高铁全线建成通车,河南和山东两个人口亿级的经济大省结束了没有高铁直连的历史,实现了“陆海联手”,至此河南在全国率先全面实现米字形高铁连通。

河南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悦国勇表示:“历时18年,总投资超过3000亿的河南米字型高铁网在全国率先建成,按照铁路投资拉动相关产业投资1:10的带动效应,米字型高铁网对沿线地市经济社会发展已产生了直接、显著的带动作用。”

山东是沿黄九省区唯一沿黄又沿海的省份,河南地处中原腹地,承东启西,区位居中,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着内陆腹地战略支撑作用。2021年,山东、河南签署《关于豫鲁毗邻地区共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合作框架协议》,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分工协作等领域继续深化合作。山东港口陆海国际物流集团积极融入内陆地区发展,立足河南腹地,充分发挥山东开放“门户”作用,以“港口+物流”融合发展为驱动,为内陆企业提供便捷、快速、高效的物流运输。

山东港口青岛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海铁联运中心业务部经理代学超表示:“下一步我们继续提高对外服务质量,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建设更多内陆港,开通更多班列,通过便捷高效快速的物流通道,努力成为河南走向世界的最佳出海口。”

(总台记者郭淼 刘颖超 齐鹤 山东台记者于慧施)

编辑:杨璇铄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