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22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江晓晨)据“网信上海”公众号消息,近日,根据消费者举报线索,上海市网信办、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调查发现星巴克、Shake Shack、天泰餐厅等餐饮企业存在频繁诱导索取用户手机号、诱导消费者提供精准位置信息、频繁弹窗诱导注册会员、诱导消费者关注公众号等问题。目前,三家涉事企业都发表声明,表示将对过度收集个人信息行为进行全面自查、整改。

上海市网信办近日还调查发现,某知名连锁奶茶品牌每收到一笔订单,就能产生87条数据,截至今年3月,其累计产生的数据超过100亿条,其中涉及消费者姓名、电话、收货地址经度纬度等敏感个人信息达6.7亿条。

扫码点餐虽然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但反映出的某些场景下消费痕迹、信息安全处于保护真空的问题,却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信不少使用过扫码点餐的人都会有相同的疑问:我扫码是点餐的,你要知道我通讯录、位置信息、消息通知权限,甚至是人脸识别信息干什么?读取和收集这么多个人信息,有必要吗?上海市网信办近日调查发现的某知名连锁奶茶品牌每收到一笔订单,就能产生87条数据。除了姓名、地址等信息,还有不少表面上对个人没有明显危害却对相关行业具有市场调研、预判消费趋势等商业价值的信息,如消费记录、口味偏好、IP地址、手机型号等。

日常消费中,类似的现象总在上演。北京的杨女士由于工作原因,经常会在外面就餐,她告诉记者,每次扫码点餐后,手机里要么就关注了某个公众号,要么就注册了一个会员。

杨女士说:“我都不知道关注和注册多少公众号或者账号了,主要是我取消关注后,下次再去吃,这流程还得走一遍,所以我只能保留。关键是我只是吃个饭,APP就查我‘户口’。”

注册和关注后,可能当时不会有什么异样,但过不了多久问题就来了。一些陌生的短信,涉及彩票、购房、买车等信息,在山西工作的王先生就不堪其扰。

王先生表示:“我经常收到短信,打开一看全是广告,虽然我不理睬,但看着也挺难受的,我想注销都不知道如何去做,真是怕了。”

其实扫码点餐的行为初衷是为了方便用户提高效率,可是一旦“狮子大开口”去收集用户信息,这不仅增加了用户隐私外泄的风险,甚至还会催生出一些交易用户数据的黑色产业链。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师资博士后高郦梅表示,APP未做告知就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显然存在相关法律问题。

高郦梅介绍:“如果用户拒绝收集个人信息的选项,但频繁出现弹窗想要获取信息,这是存在诱导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行为。这些不良现象存在法律风险,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等规定。”

除了违规收集外,一些APP过度收集现象也十分普遍。如何定义过度?高郦梅给出了解释,按照国家推荐标准《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的提示,对用户个人信息的收集应有明确的目的,不得超出产品功能相关目的收集额外信息。

高郦梅表示:“当商家收集个人信息时,应当限制在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可以理解为,是否收集的某部分信息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涉及个人信息,商品或者服务的功能是否无法实现。可以从处理目的的方向观察,商家是否采取的是对用户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

另据媒体报道,上海市将分阶段、分重点、分领域开展消费领域个人信息权益保护专项执法行动。重点聚焦餐饮店、商超购物、房产中介、汽车4S店等8个社会关注度较高、个人信息被滥用和过度索取乱象突出的消费场景。

“过度采、强制要、诱导取、违规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商家对消费者强制收集信息的做法是舍本逐末。

刘俊海表示:“公众号里可能有钓鱼的陷阱,有的内容低俗,对于各种安全度没有充分保障的公众号,消费者有权拒绝。商家要吸引回头客,不是靠强制扫码关注公众号,而是靠货真价实的商品和服务。所以诚信的商家,应当善于在尊重消费者知情权和理性选择权的基础上,推广商家自己良好的品牌。完全靠强制扫码添加公众号去‘圈粉’的做法,是舍本逐末的。”

据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介绍,自2021年以来,上海市各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共查处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案件144件,罚没款700多万元。刘俊海表示,处罚不是目的,规范操作行为才是根本,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行使相关权利。

刘俊海说:“责令失信的商家删除强制消费者扫码的‘潜规则’,从而更好地净化商家公平竞争的秩序,进一步打造风清气正的电子商务市场生态环境,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编辑:丁骁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