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13日消息(总台记者车丽 江西台记者刘宜河)国家卫健委等14个部门日前联合印发了《2023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健全完善行风治理体系,重点整治医药领域突出腐败问题。这是按照国务院组成部门和相关职能调整情况,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部际联席工作机制成员单位进行调整后,首次对纠风工作进行部署。哪些乱象整治是重点,该如何利剑出鞘?

 

近年来,小到医保定点药店出售生活用品,盗刷他人医保卡,大到个别医院伪造住院手续,虚开药品检查等违法行为,在各地医保部门曝光的典型案例中时有出现。通知明确,加强医保基金规范管理及使用。持续开展打击虚假就医、医保药品倒卖等欺诈骗保行为。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指出,医保基金是群众的救命钱,国家医保局通过飞行检查等多种形式查处欺诈骗保行为。

朱铭来:欺诈骗保主要的形态就是虚假住院、挂床,盗用医保卡刷卡等,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内外勾结。医院一旦发现这种情况,应该终身禁止行医。对贪小便宜的群众也要对其在医保政策方面进行罚款处理,构成欺诈犯罪的,应追究刑事责任。

通知提出,持续推进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信息共享,根据司法机关以及行政部门认定的医药商业贿赂、垄断等案件事实,评定医药企业失信等级,采取信用风险警示、限制挂网等不同程度的处置约束措施,发挥医药集中采购市场的引导约束作用。

朱铭来表示,通知的发布将更好地促进“集采药”落地,最终让患者用上质优价廉的药品。

朱铭来:从国谈开始到集采,基本上把药品价格控制住了。是以量换价的模式,但是涉及一个问题,有些药企在招采时,承诺的供应量和相关服务可能达不到要求。这次特别强调信用体系。作为医院,也要严格执行当时集采的使用量要求。双方的诚信都要考核,这样才能让集采的效果显现。

整治行业重点领域的不正之风问题,也是通知的重要内容。通知明确,重点是医药产品销售过程中,各级各类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及与之关联的经销商、医药代表,以各种名义或形式实施“带金销售”,给予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回扣、假借各种形式向有关机构输送利益等不正之风问题。

北京中医药大学法律系教授邓勇:研究发现,在医疗器械、药品、耗材、中药饮片等高附加值的领域的不当之风较明显,捆绑销售、违规投放、骗保类型的非法经营等手段非常隐蔽。文件的出台,让相应的监管部门形成合力,目的是营造风清气正的医疗环境。

通知对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提出了具体要求,也叫“九项准则”行业底线,包括治理利用紧缺医疗资源或检查、手术等诊疗安排损公肥私牟取个人利益,以及强推基因检测或院外购药等第三方服务、接受网上开药提成、违规直播带货获利、利用执业开单提成、违规转介患者等问题。

对于被广受热议的“红包问题”,此次通知明确划清“红包”回扣问题红线。对“红包”“回扣”等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已成为全国各级医院的共识。

江西省宜春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李绍员: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态度,保持对收受“红包”“回扣”等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对查实的违规人员坚决予以严肃处罚。对不知情或不可抗“红包”建立了上缴登记制度。增加医疗资源信息的公开透明程度,清除“红包”产生空间。

此外,通知还聚焦医疗美容、口腔、辅助生殖等重点领域,筑牢违法违规行为惩治高压线。这些领域为什么会被重点关注?

邓勇:以往在这些领域的违法、犯罪现象非常普遍,医疗美容中的欺诈消费、非法行医、捆绑销售等现象很常见,也出现过天价耗材和重复收费等现象。特别是在口腔耗材的集采方面,国家有关部门是真正发了力。在这些领域,理应保持一种高压的态势,能够形成良性的营业秩序。

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不正之风如何更好地落地?通知要求,提升部门间信息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探索完善行业联合惩戒制度。全国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部际联席工作机制将密切关注各地工作落实情况。对履职不力、执纪松散的地区和单位进行通报。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纪的典型案件将严肃查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邓勇:以前出现过“九龙治水”的现象,造成有些地带存在监管的盲区,给一些违法分子有可乘之机。这次通过部门联席机制实现全方位、立体化、无死角的监管。通过日常的监督检查、飞行检查和技术手段的革新等,织就一张天罗地网,让不法分子没有可乘之机。

编辑:丁骁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