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国之声 > 新闻纵横

央广网

[我的长江]从河豚岛到生态岛

2016-04-27 07:20:00 来源:央广网

人工养殖的河豚 (央广网记者 王进 摄)

  央广网扬中4月27日消息(记者杨明 姚东明 杨守华 李谦)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万里长江从西向东浩浩荡荡,到了扬中折向东南,独特的走势催生出了新生的沙洲。千百年后,扬中成为了一座江中沙洲岛,也是全国面积最小的县(市)之一。

  扬中是长江三鲜河豚、鲥鱼、刀鱼的洄游产卵地,这里素有“中国河豚岛”之称。随着长江水质退化,长江三鲜已经难觅踪影,扬中人也开始了建设生态岛的行动。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特别报道《我的长江》,今天播出《从河豚岛到生态岛》。

原扬中文联副主席李小网 (央广网记者 王进 摄)

  “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扬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是北宋诗人梅尧臣对河豚时鲜的赞誉。不过,如今这三鲜在长江中已经难觅踪影,人们所食用的都是人工养殖的。61岁的原扬中文联副主席李小网,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就是因渔网而来。当年,他的外婆按照渔民的风俗,用一张渔网把刚出生的他包了起来,寓意平安。如今,那个被渔网网住的婴儿也已经两鬓斑白。

  李小网回忆说:“ 过去这个季节,长江里捕刀鱼、河豚的船都是满的,张网捕鱼,江面上都是满的。不像现在都是工业船、运输船。那时候,每年产河豚、刀鱼、毛鱼都是几万担,这些年由于过度捕捞加上水质退化,慢慢消失了。”

  长江里的鱼越来越少,渔民们都上岸进了工厂。纪录片《再说长江》拍摄时,扬中的出场换了全新的身份。“曾经以单一渔农经济为主的扬中岛今天已经成为全国闻名的工程电器岛,岛上年产值上亿元的企业就有十几家。原来靠打鱼种田为生的岛上居民走进工厂。”

  从河豚岛到电器岛,口袋里钱多了,但市场上买到的鱼,到扬中人嘴里,感觉少了鲜味。扬中人明白了一个道理:水上花园生态岛才是扬中的金字招牌。

扬中市交通局副局长祝明伦 (央广网记者 王进 摄)

扬中滨江湿地公园 (央广网记者 王进 摄)

  走在扬中滨江湿地公园的步道上,鸟语花香,青草茵茵,扬中市交通局副局长祝明伦百感交集。这里曾是扬中有名的砂石码头——南江码头。祝明伦在这里啃了两个月骨头,而且还是块“硬”骨头。

  由祝明伦担任制片人的南江码头纪录片有些另类。25分钟的时间里,所有的内容都集中在了给码头沿线的企业报家底。

  祝明伦告诉记者,2013年,原来的码头拆的有22家。当时整个码头脏乱差、破旧散,江堤压得一塌糊涂,小车是没法走的。

  22家企业,即便是最小的企业,只有一个吊机一小块地方,每年效益也在100万以上。眼见着江边环境越来越糟糕,百姓的投诉越来越多,扬中建设生态市的行动就从整治小码头开始了。可拆了小码头,等于也断了人家的财路。直到今天,祝明伦还记得军令状截止前的倒数几小时。“有一户是4月30日,也就是最后一天,和他谈了十几轮,必须在晚上12点之前签。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签约以后,给你一两个月考虑,还是人性化的。整个拆迁过程中,我专门召开的会议,有记录的122次,还有没参加的更多。难度非常大,每遇到一个具体问题,都要专门研究。”

码头上停泊的运输船 (央广网记者 王进 摄)

  艰苦的努力,终于换来今天南江码头的华丽转型。而南江仅是扬中120多公里长的长江岸线资源中的一环。作为长江中的第二大岛,扬中深水岸线就有约30多公里。近年来,扬中坚持“留白也是发展”的岸线开发理念,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否决审批项目超过200个,深水岸线只用了4.9公里。

  记者问:“您现在工作压力大了吗?”

  祝明伦说:“实际压力更大了。现在有钱的,有眼光的人要建码头的很多。扬中的深水岸线可能占苏南的一半还多,我们这块还留着,留白也是一种发展嘛。”

  记者问:“既要发展它,又要保护它,是不是一个矛盾?”

  祝明伦认为,并不矛盾。“广阔的岸线资源可以用,但要符合条件。岸线资源用了是不可再生的。要选好项目,急于求成,逮到什么项目都让它进来,那才叫浪费。”

记者采访扬中市江之源渔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刘良华 (央广网记者 王进 摄)

  扬中首届长江捕鱼节,今年元旦热热闹闹地开始了。今年的“鱼王”是一条36公斤的大青鱼。捕鱼节举办地江之源渔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当地现代渔业产业园18家企业之一。

  刘良华是江之源的副总,他介绍说:“公司和全国水产研究院合作,首家大规模养殖刀鱼获得成功。从工厂化育苗到江滩仿生态养殖,江之源已经投资四个亿。全部建成,还要再投资一个亿。”

  在扬中,像于老板这样的企业家搞生态创业的有多少?刘良华表示,扬中老板对投资生态农业非常有兴趣,沿江像这种形式的非常多。他们感觉到,搞生态农业,既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又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影响也非常好,是未来的方向。

河豚养殖场 (央广网记者 王进 摄)

吃河豚是扬中人的喜好。市场上,可以很方便地买到加工好的河豚。(央广网记者 王进 摄)

  江之源的游客越来越多。老渔民王达义在这里找到了新的岗位。每天四点,他就起来巡塘,观察鱼的状态。游客来了,就当兼职导游。

  王达义向游客们介绍道:“鮰鱼也是一种珍稀鱼,好比长江里的刀鱼,河豚,都是长江危鱼。长江里很少了,现在都靠人工养殖,人工培育。”

  这些年,扬中每年都要将人工养殖的各种鱼苗放流到长江中去,来保持长江鱼种和生态活力。从河豚岛到电气岛,再到生态岛,对扬中来说,不是简单的轮回。而王达义这样的渔民们,重新回到长江张网捕鱼,也许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编辑:朱琪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我的长江;扬中;河豚

说两句

相关阅读

从河豚岛到生态岛

扬中是长江三鲜河豚、鲥鱼、刀鱼的洄游产卵地,这里素有“中国河豚岛”之称。

2016-04-27 09:19:00

[江苏]从河豚岛到生态岛

扬中是长江三鲜河豚、鲥鱼、刀鱼的洄游产卵地,这里素有“中国河豚岛”之称。

2016-04-27 09:19:00

黄金水道的绿色梦想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素有“黄金水道”之称。江上行船,经济便捷,但随着船舶与港口的现代化,污染问题却日益严峻。

2016-04-26 08:28: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