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国之声 > 新闻晚高峰

央广网

[胜利回响]西安事变

2015-07-22 16:24:0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7月22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1936年的西安,一段震动中国人的历史,定格在12月12日深夜──东北军、西北军官兵根据张学良、杨虎城的命令冲向了蒋介石在临潼的驻地华清池。惊闻枪声大作,蒋介石从五间厅翻越后墙,摔伤后仍逃到山间,被东北军营长孙铭九搜出。见到这些人并无伤害之意并向自己敬礼,蒋介石又摆出上司的架子说:“你把我打死好了!”孙铭九等马上回答:“副司令(指张学良)要委员长领导我们抗日,没有叫我打死委员长。”接着众人将蒋介石扶下山送进西安。这个称为西安事变的抗日兵谏。

  西安事变看似有偶然性,其实又是历史的必然。1931年“九一八”国耻之后,全国民众在激愤之中除了谴责南京当局,也把当时统率东北军的张学良称为“不抵抗将军”。这位“少帅”的内心也极为痛苦。九一八事变时他正在北平,虽奉有南京政府不要刺激日本的命令,本人确也想以退让息事以免伤实力,因而要求沈阳方面不要抵抗。结果,侵略者袭击轻易得手,十几万东北军浪落关内有家难归。

  “九一八”后几天间,日本便侵占中国最富庶的东北之大半,仅武器一项便缴得飞机260架、火炮3091门、步枪手枪11.8万支,加上其他资财其所掠达17亿银元(这相当日本大半年的军费)。日本迅速解决了经济危机,六年间国民产值翻了一倍多。

  九一八之后,一向欺善怕恶的东洋鬼子得寸进尺,又攻上海、华北,南京政府虽被迫采取“一面抵抗,一面交涉”政策,其“交涉”仍是退让,屈辱的条约一个接着一个。这时,不仅背着“不抵抗”黑锅的东北军积愤满腔,在1932年淞沪抗战中成为英雄的十九路军被调到福建“剿共”后,1933年末也与红军达成协定,发动反蒋抗日的福建事变。这一事变虽被镇压,国内其他要求反蒋或逼蒋抗日的声浪仍继续高涨。1936年6月广东陈济棠联合广西李宗仁又发动反蒋的“两广事变”,口号也是要“北上抗日”。可见,蒋介石一天不改变立场,一个个事变便会接着发生,西安事变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西安事变的发生,又反映了全国停止内战、一致抗战的愿望。经过从“九一八”、“一二八”、长城抗战,全国抗日浪潮不断高涨。1935年12月9日,北平上万大中学生迎着警察的高压水龙,身上结着冰仍呼喊团结抗日的口号,标志着全国知识界已经达成了共识──内战不能再打,抗战则势在必行。第二年的12月,正是在北平经历过“一二九”游行的学生在西安前往蒋介石驻地请愿遭卫队镇压,张学良流着眼泪终于最后下定了“兵谏”决心。此时国民党的多数官员和中央军的绝大多数官兵,也不愿再调兵往西北打内战而要求到东部御外敌。连当初与蒋介石联手“清共”的国民党元老胡汉民也认为:“攘外必先安内是自杀政策”,主张从“攘外中求安内”。

  出于全国的压力,蒋介石同意停止内战并提出“守土抗战”(这一口号仍有局限)时,全国各党各派都表示尊重他的领导,全面抗战之初也成为其一生中受到最多国人拥护的时期。后来他受到绝大多数国人反对,恰恰也是因为抗战结束后便发动内战。至于发动西安事变的张学良、杨虎城,按照周恩来后来的讲法,的确是千古功臣。

编辑:任芳

关键词:胜利回响;西安事变

说两句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