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国之声 > 新闻晚高峰

央广网

[胜利回响]东北抗日联军白山黑水间的苦斗

2015-07-19 17:00:0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7月19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 报道,1937年全国的抗战爆发之后,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成为全国性抗战的重要战场,同关内的抗日武装相互配合,对关外的日军起到了重要的牵制作用,同时也配合了苏联的反法西斯战争。

  1938年以后,东北抗联进入一个严重困难的时期。日本关东军为巩固其战略后方,在加强对苏战备的同时不断抽兵进行“讨伐”。日“满”当局还调动比较强悍的伪蒙古军代替作战不甚卖力的伪满军。日伪军又在抗联活动区实行了“大并屯”,把边远山地的几百万老百姓都集中在一起,由军警和伪组织严加看管,从而断绝对抗联的衣食接济,形成对各地游击武装最致命的打击。

  在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的原始森林中坚持数年游击战的抗日联军,为中国人民抗日斗争史写下了悲壮的一章。抗联第一路军总指挥杨靖宇在断粮数日后仍孤身与围追的“讨伐队”苦战,牺牲后敌人在他的肠胃中发现的只有棉絮和树皮。抗联第5军妇女团的8名女战士被敌包围后毅然投身滔滔江水,演出了一曲“八女投江”的千古绝唱。 

  勿庸讳言,有着史诗般业绩的东北抗联,后来不得不将主要力量撤至境外。1940年底,东北的抗日联军只剩下1000多人,为避免全部覆灭,中共吉东省委和北满省委决定将抗日联军的各军缩编为支队,并将骨干转移到苏联远东境内保存力量。 

  对于东北抗联最后遭受挫折的原因,笔者过去曾探询过东北抗日联军的一些领导人。他们一致认为抗联存在两项根本弱点。  

  首先,东北抗日联军没有能够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宣传民族大义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解决中国农民祖祖辈辈渴望解决的土地问题。在关内,红军、八路军和后来的解放军能够建立广大的坚强的根据地,关键就是能够分给农民土地。东北抗日联军却没有提出和实施过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政策,许多人把根据地只理解为向深山运粮食物资,结果一旦群众和抗联的联系被切断,纵然有些物资也只能坐吃山空。

  其次,东北抗联没有能够很好地掌握人民军队建设的一系列原则。由于长期与中央联系困难,红军、八路军的建设经验虽然有一部分传到东北,但是东北抗联多数部队都没有建立政委制,党的工作、民主制度和政治工作制度都不健全。至于改编的一些山林队和地方自发武装,更多是“听封不听调”,只接受番号却不大服从命令。抗联在1938年至1939年损失90%以上,重要原因也在于此。  

  除了这些主观原因外,东北地区确实也有打游击困难的客观原因。当地是帝国主义直接统治的殖民地,不能像关内那样能利用白色政权分裂和混战实行武装割据,也不能利用日蒋矛盾建立大片根据地。

  东北的地理和自然条件,也限制了游击队的活动。这里为全国交通最发达的地区,日本关东军和伪军可利用发达的交通条件,突袭方便,包围迅速。抗联武装难以像关内的抗日游击武装那样灵活机动地同敌人进行周旋。

  东北抗日联军虽然在40年代初遭受到严重挫折,却始终没有停止在东北土地上的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留下了共产党的影响,为后来东北地区的解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编辑:刘梦

关键词:胜利回响;东北抗日联军;抗战

说两句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