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26日消息(记者刘祎辰)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1980年8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2020-8-26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勇立潮头,锐意创新,体制改革“试验田”硕果累累,对外开放“窗口”作用日益增强,为全国提供了大量先行先试的宝贵经验,从中国改革开放的“探路者”成为新时代的“示范区”。

  40年前的一声炮响,拉开了蛇口工业区建设的序幕。在这片工业区,首次打破了工资大锅饭,首次邀请外商投资建厂……这里是“改革开放的第一支试管”。1990年,蛇口工业局与南头管理区合并成为南山区,改革基因一脉相承。

  深圳市南山区工商联党组书记张晓玲:改革开放的政策最早在南山区落地。南山的经验要敢为人先,敢于创新。

  事实上,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深植于特区的每一寸土壤。40年来,深圳累计创造了1000多项全国第一,持续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的改革经验。十八大以后,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特区中的特区”——前海更是成为新时代“制度创新策源地”。

  深圳市委常委、前海管理局局长田夫:十年来,前海以平均“三天一制度”的“前海速度”,制度创新成果573项,其中全国首创和率先226项,在全国复制推广58项。

  改革,释放了经济发展活力。2013年,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从深圳发端,商事主体增速陡增300%,成功经验推广到全国。就在几天前,深圳进一步探索商事登记改革,由“行政许可制”改为“行政确认制”。只要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登记机关就可发放营业执照。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黄生文:它的目的就是进一步强化市场主体的经营自主权,减少对企业经营自主权的行政干预。

  改革,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通过率先试水“民办公助”等模式的新型创新载体,深圳目前已拥有46家省级新型科研机构。鹏城实验室成立两年,已有20多项重大科研项目。

  鹏城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我们会把网络与通信、网络安全、量子计算、水下敏捷机器人等等这些国家急需的、关联密切的东西布局做起来。

  改革,改善了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深圳罗湖在全国率先探索“基层医疗集团”改革,入选国家医改典型,向全国推广。这种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社区,建立社康中心与三甲医院紧密联系的模式,在此次新冠疫情阻击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广东省首例病例就是深圳一家社康中心发现的。

  深圳市卫生和健康委员会体改和基层处处长李创:深圳卫生健康改革发展的主线是补短板、强基层、建高地、促健康,我们的重点是让所有老百姓获得公平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

  从农业县到“东方硅谷”。深圳始终挺立在改革开放的潮头,如今又担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任。

  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思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就是经济特区的升级版。就是要为全国探索在新时期发展的新模式、新经验、新路径。

  经济特区建立以来,深圳GDP增长了一万倍,创造了经济增长奇迹;外贸出口总额连续27年蝉联全国第一,年度实际利用外资增长了587倍;从只有33万人的小渔村发展成为常住人口超过1300万人的国际化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