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70年赶考成绩单】餐桌蜕变史

2019-09-16 07:00:00来源:央广网

  编者按:70年前,中国共产党从西柏坡出发,进京“赶考”,开始了建设新中国的宏伟大业。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再访西柏坡,重提“赶考”,强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70年“赶考”路上,共产党人步履坚实、逐梦前行,向人民和历史交出优异成绩单。从解决温饱到品天下美食,从凭票供应到全球网购,从草棚筒子楼到公寓新社区……变化既细致入微,又翻天覆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策划——《70年赶考成绩单》,展现民生变化图景,记录百姓肺腑心声。今天(16日)推出第一篇《餐桌蜕变史》。2019-9-16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央广网北京9月16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食品供给实现了从匮乏到富足的转变。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7239元,比1956年增长58.3倍。在居民食品消费水平提高的同时,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城乡居民的粮食消费量明显减少,比1956年下降三成多,肉蛋奶等食品消费量显著增加。

  8月底的陕西咸阳,太阳褪去了些许的火爆,62岁的乔建忠来到家附近的菜市场采购。看着手里的肉,想起当年肚里缺油水的日子,感慨万千。

  乔建忠:一个月2斤肉,给你发2斤肉票。你想一斤肉才能吃多点?要吃蒸肉的话一个人都不够……

  民以食为天。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第一大难题。物资匮乏、粮食短缺、农产品实行“定量供应”,老百姓只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萝卜、大白菜、红薯,这“老三样”是当年餐桌上最常见的主菜。

  乔建忠:要不就是开水烫煮,要不就是腌的菜,也没什么味道。那个时候对肉的印象就像黄金那么金贵……

  1978年,改革开放春风拂来,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激发了农民积极性,粮食产量快速增长,到1993年突破了9000亿斤。此后,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伴随城镇居民近40年历程的各种票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餐饮市场上,私人餐馆开始陆续出现,“下馆子”一时间成了时尚。

  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回忆:中国的餐饮企业开始尝试着提出中国菜的标准化问题,提出中国服务的标准化程序问题。

  进入21世纪,川、徽、鲁、粤等各大菜系如雨后春笋般抢滩华夏大地,受到食客们的追捧。意大利披萨、日本料理、韩国烤肉等也都纷纷涉海而来,人们不出国门就能吃遍世界。

  截至2018年,我国全年餐饮收入超过4万亿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700多倍。

  记者:70年赶考餐饮成绩单,您打多少分?

  群众(东北):打10分。目前老百姓想吃啥就有啥,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冬天能吃到夏天的菜,以前想都不敢想。

  群众刘先生(广东):打个9.99分。以前过年过节才吃个肉,现在天天都像过节一样!

编辑: 曹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