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记者手记:那些国宝动物教我们的事

2016-04-22 18:11: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昆明4月22日消息(记者李健飞)“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河模式”的探访真让人“上瘾”。三月下旬整整一周时间,飞机、高铁、越野车一骑绝尘,从云南的白马雪山到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直奔滇金丝猴、大熊猫而去。当海拔数字兑换成或缓或急的呼吸,地图上江河的曲线贴合为采访行程,风声、水声、人声、鸟兽声次第落入硬盘,长江上游“旗舰物种“的面孔愈发真实清晰。

  敬畏之门框

  3月24日,从迪庆香格里拉出发,沿金沙江一路往南,赶到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最南端的响鼓箐已是下午炊烟袅袅的时间。保护区管理局维西分局的小余给采访组分配完房间,走时还煞有介事的说:“这个是傈僳族传统的木屋,门是能防僵尸的!”大家“呵呵“,夸赞女孩儿的幽默,却不想一会儿她的话就“应验”了——进出门时许多人的头都被上门框撞得咣当作响。仔细端详,这才发现木屋的门约有一米五高,门槛却有近十公分高,屋内空间约五六平米,陈设简陋。看完屋内,一不留神,出门时我的头再次狠狠地“悲壮”。

  为舒缓眼前的“金花四溅”,索性望望远山。群山在暮色中草蛇伏线,并不高大粗壮的针叶林仿佛线上的氤氲,相生相伴。此刻才猛的想起那些木屋用材多半也是这些树了。那些传统的、局促、极简的设计,是不是遵从了一种“房不在大,够住就好”的理念呢?那几次撞头,是不是不经意让人向那些牺牲的树木致敬呢?当晚风大,小屋在半山腰似鸟巢般微晃,僵尸倒没有,我却在透过木板缝隙的风声中听出了两个字——敬畏。

  回家的路

  滇金丝猴一生都要奔跑和跳跃,这被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维西分局局长钟泰称作“远征”。钟泰人如其名,四十九岁,平常话不多,对来访者不迎奉不疏远,握手有力、笑容和煦。但一提到滇金丝猴,他能给你讲攒了三十多年的故事。2008年,为了让一个远离保护区不断向北迁徙的滇金丝猴种群“回归”,他带着护林队员用三个月时间“逼”着猴儿们往南走了六十公里,此举也开了国内的先河。露宿野外,翻越雪峰,遭遇黑熊和狼,丢失干粮和水面临死亡威胁,遇到猴群不过河的时候他们就地搭桥……钟泰只是轻描淡写的讲,他越平静就让我们越不平静。

  滇金丝猴全部为野生。同样是国宝,大熊猫在全球的知名度就要大得多, 而且人工繁育等难题已被破解。然而,它们的“回归”之路也不是坦途。在四川都江堰,有幸拜访了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大熊猫“放归山林”计划的倡导者张和民,一说起全球第一只野外放归大熊猫“祥祥”的夭折,他就心痛不已。痛定思痛,科研人员把“祥祥”之死归结为野外生存能力弱,与野生大熊猫比没有竞争力。在“祥祥”之后,大熊猫回家的“先遣队“还是前赴后继,目前部分已经成功。

  1800与2000!这是全球大熊猫与滇金丝猴的数量。其实,无论本能的“远征”也好,人为的催其“回归”也罢,在人和动物的意识里,可能都有一个值得跋山涉水、穷尽一生苦苦追寻的“理想家园”吧。张和民、钟泰他们在找,大熊猫、滇金丝猴也在找!

  天上地下的猎户

  响鼓箐是观星的绝佳去处。那晚正等待“钟泰夜话”,就有人说:“快看,这满天的星星!“大家抬头,夜幕中那“高清版”的星空图便一览无余。当时有指方位的,有辨星座的,还有用手机上的星空软件做比照的人。而在偏南的位置,”腰缠三星“的猎户座高悬,猎人的”大犬“、”小犬“已然出动,把整个夜空当成了狩猎场。早在2010年3月,赫歇尔太空天文台就在猎户座星云中发现了潜在的生命信号。天上的”猎户“此刻剑拔弩张,地上的猎户如何呢?

  因为第二天一早还要上山看护滇金丝猴,63岁的傈僳族村民余建华早早睡下了,梦里兴许还有滇金丝猴“裂鼻“家庭的陪伴。老余曾是村里著名的猎手,二十年的狩猎生涯,打到的黑熊、麂子、小熊猫很多。然而这二十三年,他又放下猎枪,干起看护附近区域滇金丝猴和其它野生动物的工作。老余说,他的喜怒哀乐已经和猴群的喜怒哀乐连在一起了。哪只猴伤了,他着急;哪个”家庭“添小猴儿了,他高兴;哪只猴病死了、老死了,他又伤心。而和他一样,响鼓箐周边的猎手大多放下猎枪,那些高原上灵敏凶悍的猎犬也就专司看家护院了。

  保护区之惑

  钟泰是自豪的。因为从八十年代初开始从事保护滇金丝猴的工作到现在,他被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和尊重。周边村民的生态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管理局有全球专家贡献智慧,一批护林员与他并肩作战。他又是孤独的,根源是保护区的孤独。面对全球气候变暖,水源地减少,针叶林不断往高海拔“走“,滇金丝猴的主食松萝也逐渐减少。世外桃源本身就是悖论,保护区又岂能独善其身呢?

  钟泰也是纠结的。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周边生活着七万多人,他们和滇金丝猴一样,祖祖辈辈依赖着山林,也守护着山林。钟泰盼望村民的生活水平能与外界同步,过上更殷实的生活。然而这样的提升可能意味着”要致富、先修路“,意味着村民要盖更大的木屋,养更多的牛羊,采更多的山货,让更多外面的人进山。

  滇金丝猴也是国宝,“护宝”也许意味着“不打扰”、放任野外。而 “鉴宝”则意味着近身观测甚至医学研究。按对大熊猫的保护思路,从公众认知到全球知名,从人工繁育到野外放归,“鉴宝”似乎在“护宝”之前。钟泰对1999年世界园博会吉祥物——滇金丝猴“灵灵”津津乐道,他说滇金丝猴的名气再大一些,像大熊猫一样闻名全世界就好了。然而这样的想法是否合理?合理的想法怎样促成?都是纠结。

  松萝到底多美味?

  在响鼓箐的那几天,大家胃口奇好,堪称“饭扫光”,因为高原上体能消耗大,更与食物本身有关。山上物资并不丰饶,唯一的餐厅基本上保持着“有什么食材做什么,做什么吃什么,吃什么就吃光什么”。那些青菜、豆腐、土豆用点油盐简单烹饪,再无其它花式,反倒让人品出了久违的味之原。

  再看林间滇金丝猴大嚼松萝,大熊猫大嚼箭竹,这些国宝对食物的态度大概同山上的我们一样——百吃不厌,毫不挑剔。松萝到底有多美味?尝尝,苦!箭竹有多美味?我们没有大熊猫单掌破竹的本事,就没有尝试。

  野生滇金丝猴注定不能“安静的做一个美男(女)子了”,它们总在跳跃间隙中取食树上的松萝。钟泰说,这种看似随意的吃一半,留一半,毫不选择的进食方式,其实给了松萝修养生息的机会。“松萝、猴子和树是相依相存的,由猴子来循环整体的生态环境。你看着猴子不停下来把所有的松萝吃掉,见着好吃的东西还留着下一次来用。以前我们看见一个树,第一反应就是要把这个树砍了拿到家里面多好啊,那猴子就没做到这样的事。所以我觉得一看这个猴子就认识你自己,你要好好的反省你自己,你是不是很自私?”

  河流

  临下山时得到消息,一个叫“红点”家庭里出生了今年这个区域的第一只滇金丝猴。乐观估计,今年这里将新增10只小猴。对于全球仅有2000余只的种群来说,这个消息无疑是令人兴奋欣喜的。

  我们的车往山下走。天很晴,白马雪山在阳光下静谧圣洁,沿着下山的路,融雪汇聚的溪水在林间穿行,溪边不知名的鸟脆生生叫。我探出车窗,抬头望一望那个栖息“雪山精灵”的山坡,又低头望一望远方奔流而去的金沙江,心中就响起那首《河流》——

  这么多年我竟然一直在寻找

  找那条流淌在心中的河流

  我知道也许它不在任何地方

  或是就在我心底最疼痛的故乡

  究竟流多少泪才能停止哭泣

  究竟回多少头才会看到天空

  谁能告诉我那奔腾的迷惘与骄傲

  是否就是我梦里永隔千里的河流

  ……

编辑: 高梦蝶
关键词: 国宝;动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