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月28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钱成)春节将至,返乡探亲迎来高峰,不少旅客会选择乘坐飞机出行,并提前购买机票。打着“退改签”旗号的诈骗,近期也频频出现。有多位消费者反映称,自己预订机票后,接到“因航班取消,要帮旅客办理延误保险理赔”的电话。交流过程中,对方自称是航空公司或者民航局的工作人员,能准确说出旅客的身份证、航班号等信息,使得不少旅客信以为真,并按照对方的提示进行操作。最终,不仅收不到延误理赔,账户里的钱也被洗劫一空。究竟是哪个环节有疏漏,导致信息泄露?消费者该如何辨别此类骗局?

 

李女士(化名)订了去年12月28日南方航空从义乌飞沈阳的航班。出发前一天,她接到自称航空公司客服人员的电话,对方称航班因故取消,需要改签或退票,可以帮李女士申请300元的赔偿金。

假冒民航局工作人员

李女士说:“对方称是南方航空的客服,讲述我乘坐航班的具体班次以及出发地和目的地,并报出了我身份证,告知我航班取消,问我是改签还是直接退票,再给我300块钱的赔偿金。我说延误的话往后改签当天能走吗?他说可以,然后我就让其帮我改签,然后他就指导我开始操作了。”

李女士按照提示,去支付宝上点击收款,在输入对方提供的序号后,显示付款账户名称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商旅服务有限公司”。李女士并未开通向企业收款的权限,无法收款。随后,所谓的“客服”就让她通过登录网页收款。

名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商旅服务有限公司”的付款账户

李女士继续说:“我当时看到账户名称有‘广州白云机场’的字样,我更信他了,接下来他就让我登录所谓的官网,让我在浏览器上登录网址,显示中国国际航空APP网页,其实是他们自己做的假网页。”

假页面

买的是南航的机票,对方提供的假网址是国航的网页,当时的情境下,李女士竟也没看出问题。在客服的指导下,她输入了自己一张储蓄卡的信息,但储蓄卡内并没有余额。客服以操作失败无法转账为由让李女士更换银行卡。情急之下,李女士使用了一张信用卡。

“他让我用他的手机号码登录,然后通过网页客服告诉我登录验证码是多少,我就登录进去之后绑定了我的信用卡。后面他让我拍一张背景干净的照片,我脑子也跟神经病一样就拍了,然后我跟他讲话的时候他就不回我了。”李女士说。

很快,这张单日限额5000元的信用卡就被盗刷,此时,李女士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

李女士讲述:“我就打开了我的银行卡,我发现我的钱少了三笔,其中一笔1000元,两笔2000元,我一天限额只有5000块钱,我先打电话给信用卡银行客服,让他冻结这张卡,之后我就报警,报警之后去警局做了个笔录。”

记者搜索发现,最近一段时间,江苏、浙江、辽宁、江西等地的多位旅客都遭遇了类似的骗局,被骗金额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除了冒充航空公司工作人员,还有人假冒民航局的工作人员。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公安局五接派出所民警徐龙近日就接到过类似的警情。

徐龙说:“1月17日下午1点多钟,当事人接到了自称是机场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称其购买的飞机票因故障停飞,现对其进行经济补偿,并帮助其重新购买另一班飞机,向当事人索要银行卡等信息。后来,当事人察觉不对劲,立马报警求助。”

民警徐龙(右一)、葛杭棋(左二)处理警情现场

接到警情后,民警立刻赶到,明确告知李女士遇到诈骗电话。随后他们第一时间帮李女士联系银行工作人员进行资金冻结,保住了李女士银行卡上的七万多元。

“犯罪分子能够准确说出购票人的姓名、联系方式,甚至能够报出购票人的身份证号码,以此来获取被害人的信任。这一类诈骗往往抓住了旅客出行前担忧行程有变的心理,再辅以退款补偿等诱惑,加之繁杂的操作流程,诱导旅客进入陷阱。”徐龙说。

从公安机关提供的案例来看,被骗旅客有些是从第三方平台订票,也有直接在航空公司官网购买机票。这些准确的个人航班信息,是从哪里泄漏出去的?记者昨天(27日)拨通了多家航空公司的客服电话。客服表示,公司不会主动泄露任何旅客信息,但也无法得知旅客信息是如何被获取的。

某第三方平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近期也接到过此类投诉,但对自己的渠道进行排查后,未发现信息泄漏情况。

该工作人员说:“之前我们也接到其他用户反馈过这个问题,您如果是需要我告诉您具体是哪里泄漏的,我确实没办法告知,具体是哪方面的话确实不太清楚。”

东北大学软件学院信息安全系教授徐剑表示,消费者在购买机票的过程中,手机、第三方平台、航空公司都有泄漏信息的可能性。

徐剑说:“订票的平台有可能存在管理不当的问题,比方说一些后台的工作人员,他可能有意或无意把你的信息泄漏出去。另外,我们个人的手机上也可能存在不少安装一些病毒程序、木马程序,也会造成信息泄露,这样的概率不是太高。当然也不排除比方说一些航空公司,它也存在这种管理的漏洞,或者是存在一些系统上的漏洞。”

徐剑建议,相关监管部门要加大对于泄漏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从2017年开始,国家就很重视这类事,陆续出台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但是有的公司执行不严格,有时我们处罚力度又不够。我们应该加大处罚力度,同时加大宣传。”徐剑说。

IT法律专家赵占领表示,除了报警之外,消费者如果要通过民事诉讼去维权索赔,非常困难。他建议,检察机关可以提起公益诉讼。

赵占领说:“如果说消费者作为受害者,想通过民事途径维权,消费者作为原告,谁主张谁举证,需要举证证明确实是因为某个原因、是某一个特定的主体泄露自己的信息,导致自己因此而上当受骗,在操作中通常是非常困难的。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渠道,就是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针对有很多消费者受到损害,检察机关代表广大的消费者提起公益诉讼,然后他去调查取证。”

公安机关提示,消费者要提高警惕,不点击陌生链接、不下载陌生软件、不在引导下泄漏重要密码。如果对方开口称可以进行赔付,并要求下载App,基本可以判断为骗局;如果被告知需“退改签”,一定要通过航司和官网等官方渠道核实航班信息;同时,千万不要按照对方要求进行屏幕共享协助操作,更不能在陌生网站随意输入自己的银行卡账号、密码、验证码等涉及财产安全的重要信息。

编辑:吴海波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