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扬州10月31日消息(记者李欣)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期,全国多个地方出现了一种新的诈骗方式——“注销校园贷”,不少在校生以及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纷纷“中招”。中国消费者协会和各地警方也接连发布警示,提醒广大青年学生警惕各类不良“校园贷”陷阱。

  “注销校园贷”到底是怎样的套路?和“校园贷”相比有何不同?青年学生又该如何防骗呢?

  近期,江苏扬州的小陈接到一个自称是某贷款公司客服的电话,对方称小陈在大学期间借的一笔9000元“校园贷”未还,现在国家正在大力整治校园贷款,如果小陈再不还,将影响到个人征信。但小陈说,自己上学期间并没有借过校园贷,不清楚这笔债务究竟从何而来。小陈说:“他说有可能是你的信息当时被人家泄露了,别人拿过去办了之后,现在已经产生了高额的利息,会影响到征信。”

  由于担心个人征信受到影响,小陈在看到对方出示的身份信息后,相信了对方,并在对方的指导下,向多个APP申请了共计6万元的贷款,还到了三个账户中。随后,对方要求小陈删除下载的APP,小陈才发现上当受骗了。小陈说:“之后他让我把这些下载的软件都删掉,不删掉的话,人家后台就以为你还在借款。”

  其实,小陈遇到的就是典型的“注销校园贷”陷阱,也是“校园贷”的新变种。

  据了解,“注销校园贷”诈骗手法主要分为两类,一是针对有注册网贷平台账号或有贷款记录的,骗子会声称“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需要配合注销账号,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二是针对无注册网贷平台账号或无贷款记录的,骗子则称“你的身份信息被盗用注册了网贷账号,需要配合注销,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由于骗子能够准确说出对方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学校名称,甚至消费记录等隐私信息,因此,诈骗往往都能成功。

  其实,早在2017年,教育部就明确要求取缔校园贷款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但不法机构还是铤而走险,将校园贷变身“注销校园贷”继续行骗,坑害学生。

  有法律学者指出,针对网贷平台存在审核不严、放贷随意的情况,急需加强对用户借贷目的、还款能力、风险提醒等方面的审核和提示,防止被不法分子恶意利用。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说:“涉及财产安全的交易,一定是非常严格、非常严谨的,双方都要经过一些信息的审核,或者一些流程来确保这项交易是安全的,否则不可能那么快速地把款就贷给你,不然就是既不对自己负责,也不对消费者负责。”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利用电信网络手段实施的诈骗犯罪32000多人,其中涉及“注销校园贷“的不在少数。不少在校以及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纷纷“中招”,被骗金额少则几千元,多则几十万元。

  为更好保护广大学生的财产安全,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期建议:要警惕“注销校园贷”骗局,不向陌生账户转账。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指导部工作人员赵宇介绍:“所谓的‘注销校园贷’,是没有这种说法的。如果大学生对自己的个人征信有疑问,他可以去当地人民银行的征信部门了解具体的相关情况,不要上当受骗。”

  此前,国家反诈中心也曾提醒,不存在注销网贷账户的操作,只要按时还清贷款,就不会影响到个人征信。如果接到了此类自称网贷平台工作人员的电话,务必提高警惕,遇到疑问的时候,应当及时向警方或者官方客服咨询核实,避免财产受到损失。江苏省扬州市反诈中心民警陈逸霄提醒:“应当及时将转账记录保存好,将嫌疑人给予我们的所有账号都记录下来,包括转账的时间、转账的金额,并且第一时间打电话给110,转接到我们这边反诈中心之后,我们会第一时间止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