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重庆8月24日消息(记者陈鹏)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特大型城市,重庆直面问题、精准施策,强力治理多年来的生态顽疾,并把“绿水青山”转化为百姓能够得到实惠的“金山银山”。《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24日推出:山水之城,幸福人家。

  在重庆北碚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缙云山黛湖湖边,一对新人正在拍摄婚纱照。新郎李学银说,以前黛湖周边全是农家乐,由于污染,每次来都是一言难尽的感慨。没想到,通过两年的违建房屋清退和治理,这里的水质就有了明显好转,变得风景如画。李学银说:“以前这里就有个湖,有很多淤泥。现在治理好了之后,整个环境很适合我们拍婚纱照、出外景。根本不用P图的,直接就是一个风景照了。”

  2018年,国家生态环境部遥感监测发现,缙云山保护区共有旅游设施、工矿用地等人类活动区域500多处,侵占破坏生态问题十分严重。一场围绕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铁腕治山行动”随即在重庆全面展开。

  截至目前,这里已经关停不符合经营条件的农家乐150余家,累计栽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近66万株,生态修复22万平方米,保护区面貌焕然一新。而绿水青山也不只是迁走人,让出自然空间,生态的持续改善使得缙云山保护区附近曾经靠着低价求生存的民宿业重获新生。

  孙德红是这里一家网红民宿酒店“清欢渡”的负责人,客人们都亲切地称她为“渡娘”。她说,原来家里有30个房间,每天从早忙到晚,赚钱却很少,如今只有13个房间,但收入却是原来的3倍不止,而这些都得益于景区环境和发展理念的巨大变化。孙德红说:“以前我们做农家乐,最多的时候100块钱,还要管三餐,包吃包住还要娱乐。一天忙到晚,风风火火的,我不能像这样坐下来。做民宿之后,品品茶、喝喝咖啡,和客人聊聊天。以前客人过来也就是打打牌,但现在他们是在感受这个大自然的环境,去享受它。我们自己家的人也没过得这么忙碌,现在比以前挣的钱更多,所以现在也比较开心,很满足。去年的利润我们已经100万元以上了。”

  生态修复工程不仅要让山更美,还须水更清。在重庆垫江县龙溪河边,响亮的唢呐声飘过澄净碧绿的龙溪河,人们三三两两在岸边散步。63岁的刘有军在龙溪河做了几十年的渔民,身体结实,声音洪亮。几年前,这里因为工业、生活污染,水面甚至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被当地人戏称为“七彩虹”。作为渔民的刘有军回忆起年轻时的生活,都因为后来的污染面目全非。刘有军说:“那时候水好,可以看到丈把深,水比较清澈。从2001年开始,龙溪河的水质就开始变差了,粪便、生活污水都排到这里。水变坏了以后,下去游泳身上会发红、发痒。然后就没有打渔了,十网打渔九网空。”

  河水污染面不断扩大,群众反应强烈,干群矛盾突出。垫江县环保局局长何江坦言,当时的压力很大。何江说:“群众有好多意见,那时候喊环保局长来游游泳。那个时候压力挺大的。现在这几年,通过我们这样治理,有底气了,我从2018年开始就在龙溪河游泳了。”

  从2017年开始,垫江县下大决心开始环境整治,实施“双河长”负责制、组建渔政护渔队、关闭禁养区养殖场、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一系列措施组合发力。

  何江介绍,垫江县建成了重庆市首个“环保天眼”智能监管平台和环境监管物联网平台。目前,平台已经将附近的富源化工、兴发金冠等5家生产企业作为试点监管对象,安装了12路在线监测监控设备。通过对平台实时情况的识别、计算和分析,一有异常监管部门就可以马上获得预警。何江说:“我们现在28个污水处理站,全部安装了在线监控,确保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

  如今,龙溪河由五类水质变为三类水质,徜徉于花草树木间,这里已经是一道“河畅、水清、景美”的生态风景线。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2020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现常年禁捕,做了40多年渔民的刘有军也正式“上岸”了,在龙溪河岸边开了一家餐馆。由于厨艺不错,受到游客的肯定,现在他每个月的收入都在万元以上。刘有军说:“现在农民的生活比以前好得多,现在剩的粮食都比以前的粮食好,现在我这个店收入肯定要比以前高得多了,每个月可以达一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