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九江7月21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单退圩堤”?所谓“单退圩堤”是指低水位时堤内种养,高水位时堤内蓄洪的圩堤。由于堤内只能种养而不能居住,也就是退人不退田,所以才被称作“单退圩堤”。为应对日益严峻的防汛形势,减轻鄱阳湖及长江九江段防洪压力,江西省鄱阳湖区185座单退圩堤,日前全部主动开闸清堰分蓄洪水。20日,记者前往位于鄱阳湖岸边的九江市都昌县三汊港镇左桥圩堤进行了实地探访,了解圩堤的分洪情况。那么,在开闸进洪的过程中,都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地处鄱阳湖的核心区域,是鄱阳湖区水域最广、岸线最长的县区,受灾情况严重。截至目前,全县受灾人口近44万人,超过总人口数的一半,紧急转移安置人口超过8万人。
  进入7月,持续的暴雨给当地的防汛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都昌县三汊港镇港头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罗序东告诉记者,汛期以来,几乎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投入到了防汛抗洪工作的一线。
左桥圩堤进洪后,千亩良田变成一片泽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谢元森 摄)
  罗序东说:“所有的乡干部都上了堤坝,我们这里的左桥圩堤和东风圩堤都安排工作人员去巡堤查险,很多防洪物资也都运上了堤坝。”
  7月5日开始,为了及时发现险情,加固堤坝,工作人员轮番值守,24小时不间断对堤坝进行巡查。罗序东介绍,由于水位上涨过快,当地转移安置群众的工作也随之迅速展开。
  罗序东说:“大雨一直下,因为水涨得很快,眼看水马上要漫过坝面了,乡政府在水漫过堤坝的前两三天就下了通知给群众,该转移的转移,财产要搬走的搬走。”
  罗序东出生于1970年,今年50岁了,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因为从小居住在鄱阳湖的岸边,大大小小的洪水他经历了不少,而今年的这次洪水在他的印象里是最为严重的一次。
  按照江西省的要求,万亩以下的单退圩堤,在满足进洪水位的条件下,必须进洪。7月11日,经过水利专家的分析研判后,罗序东带着四个小伙子来到了当地的左桥圩堤,在自己此前日夜坚守了数日的堤坝上,开闸进洪。
  罗序东说:“按照省市的要求,淹顶了就可以泄洪了。那时洪水已经淹到堤坝顶了,我们打电话叫钩机过来,当时挖的深度在五六十公分,宽度大概三四米,随着洪水冲刷,决口越来越大。”
进洪后的左桥圩堤(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谢元森 摄)
  看着洪水逐渐冲破此前自己日夜坚守的堤坝,罗序东的心里五味杂陈。“这里养了很多鱼,种了很多田,吃的菜都种在这边,当时心里很难受。但肯定要接受,没办法,这是天灾。”他说。
  7月12日上午9时,鄱阳湖都昌站水位达到了22.42米,与1998年历史最高水位持平;棠荫站水位达到了22.58米,超过了历史最高值。都昌县三汊港镇镇长徐洋洲表示,单退圩堤设立之初就有分蓄洪水的职能,为了更大范围的安全和稳定,紧急时刻必须在单退圩堤开闸进洪。徐洋洲说:“水慢慢进来,慢慢涨起来,大家看了很难过。我们从7月5日开始日日夜夜值守,付出很多辛劳。看到大坝被淹,虽然群众已经安全转移了,但是老百姓辛辛苦苦半年的劳动成果被淹掉了。”
  徐洋洲告诉记者,在开闸进洪之前,除了挨家挨户通知居民,做好转移安置工作之外,他也和镇里的种粮大户们进行了沟通,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理解。
罗序东家地下室目前仍然处于被淹状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谢元森 摄)
  徐洋洲说:“泄洪过后,群众也比较理解,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政府尽了最大的努力,现在整个江西都是这样的情况,为了我们鄱阳湖的安定安全,舍小家保大家,大家都理解。”
  连日来,鄱阳湖水位持续缓退,都昌县已有部分被淹地区逐步退水。
  记者:清理工作做了多少天了?
  工作人员:已经清理三四天了,每家每户全部进水了,淹得很深。
  记者:大概多少人一起在做清理工作?
  工作人员:昨天有20多个人,还有三轮车、货车、农用车一起在忙。
  徐洋洲介绍说,汛情逐步好转,灾后重建的相关工作也已经有序展开。从清理淤泥、垃圾,到消杀防疫,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展开。
  徐洋洲说:“第一是我们已经跟县里申请了7000公斤稻种,水退到哪里,我们就种到哪里,组织种植大户、农户一边割稻,一边种植;第二是水退到哪里,我们环境卫生和消毒就搞到哪里,让群众回去以后能够安定生活;第三是我们把受灾的情况,积极跟各部门沟通,争取最大的支持。”(记者钱成 谢元森 李竟成 通讯员江传曌 程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