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28日消息(记者钱成 焦莹)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校延期开学备受关注。线上课堂在形式和内容上有哪些需要改进之处?教育关乎每个家庭,择校难题怎么破解?教育公平如何保障?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27日做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2020年两会特别节目《央广会客厅》,畅谈如何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打造未来“学习中心”。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宅”在家里的2亿多师生将课堂从教室“搬”到了网上。朱永新表示,疫情期间的线上课堂基本实现了“停课不停学”的目标,可以打个及格分,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从硬件上来说,需要加大5G建设的力度。从城市来说,很多地方网速还有问题;从乡村来说,虽然有了‘村村通’,但是还没有实现‘户户通’。第二,资源建设要加强。很多学校不知道到哪里去找网课,让老师特别是乡村老师自己开发网课,这其实是不符合现实的。第三就是教师,要让他们能够学会比较好地利用互联网、学会更好地利用网络课堂。”朱永新说。

  《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75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1%。听音乐和玩游戏仍然是未成年人最主要的网上娱乐活动。65.6%的未成年网民主要通过自己摸索来学习上网技能,通过学校学习获得上网技能的仅占25.7%。朱永新指出,网络空间作为家庭、学校、社会等现实世界的延展,已经成为未成年人成长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刻不容缓。他说:“我就提出‘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让孩子们能够真正知道网络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是用来玩游戏、聊天的,还是用来学习、生活,用来做科学研究的?要让孩子们知道应该怎么样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哪些东西利用互联网更合适。”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互联网+教育”的实践也在探索中不断深入。朱永新认为,在未来,依托互联网教育资源的“学习中心”将会取代传统的学校,教育将会从以教师为中心、教室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转向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中心,从标准化的教学转向个性化的学习。他介绍:“所有学习资源的提供方都能成为‘学习中心’,学生不再是固定在一个学校来学习,他会在不同的‘学习中心’学习。未来,政府会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建起桥梁,供所有人、所有机构去学习。”

  教育关乎每一个家庭,择校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对此,朱永新认为,解决择校难题,一方面需要全社会提供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另一方面,学生和家长也要提升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最好的学区房其实是家里的书房,最好的老师其实是父母。不要把所有的‘宝’都压在学校上、压在学校的老师身上,父母在家里把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了,让孩子从小学会阅读,养成良好的求知习惯、保持好奇心,这比什么都重要。”朱永新说。

  教育是基础,事关长远。朱永新认为,提高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水准是教育脱贫的重要基石,同时,教育脱贫也要注重加大农村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给孩子们提供“精神正餐”。他说:“好书如果真正到了学生的面前,好好用起来,它的作用一点不亚于好教师。我觉得我们要推进教育公平,其实阅读的公平是最有效、最廉价、最便捷一个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