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月31日消息(记者朱敏 车丽)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进入关键期的时候,节后返程的高峰期也将到来,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再次给各地区,尤其是大城市带来疫情防控的压力。

  那么,返程途中和返程后,应该如何做好防护?居家观察有什么注意事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独家专访中国疾控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技术组副组长冯录召,解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春运已经过半,返程高峰即将到来。交通运输部表示,将严格落实交通工具通风消毒,旅客体温检测等有关要求,督促客运站配备体温检测设备。作为返程中的旅客,人们在出行过程中,口罩是必备用品。冯录召表示,普通公众在一般公共场所使用一次性的医用口罩即可,为更多医务人员省下N95。冯录召介绍:“医用口罩分三种,一种是一次性使用的医用口罩,第二种是医用外科口罩,第三种是防护型口罩,也就是N95。普通公众如果不去医疗机构或者能接触到大量患者的场所,如果公众正常地乘坐交通工具、到公共场所,用一次性的医用口罩是可以的,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我们不必要去佩戴N95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型口罩,虽然它的防护效果更好,但是现在资源比较紧缺。所以我们希望公众合理的选用,在日常情况下,就选用一次性医用口罩,把医用防护型口罩包括N95口罩更好地留给资源比较紧缺和紧张的医务人员。”

  但冯录召特别提醒,公众如果去医疗机构就诊,或者出现症状要戴医用外科口罩。一些公共机构,比如公共交通的司乘人员、公共场所的服务人员,在岗期间可以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目前,很多人收到单位通知,要求无论从何地返程都需居家观察14天。在家隔离两周,是不是就可以基本确定安全?不用担心传染给别人?对此,冯录召认为,14天已经是更具把握的观察期。冯录召表示:“对于现在这种新型冠状病毒来讲,潜伏期平均7-8天,短的1-2天即发病,长的到10-11天。14天我们是为了更具有把握性的,所以我们把隔离期定为14天。在14天内绝大部分病例都会出现症状。如果隔离14天之后,没有症状,我们认为这些观察者是健康的。”

  昨天(30日),安徽省合肥市出现一起潜伏期23天的病例引起高度关注。随后,当地做出更正,表示为录入错误,误将患者返回合肥日期的1月20日写为1月2日。虽然是虚惊一场,但不少人依然担心14天的观察期是不是足够?冯录召表示:“从疾病的原理、发展的规律来讲,也可能存在特别个案,比如在我们认为的最长潜伏期之后发病。但是从疾病防控的角度来讲,我们还是用最常见的潜伏期。在目前发现的最长潜伏期10-11天的基础上,我们已经延长了3天。所以我们既考虑这个14天能够涵盖绝大部分病例的发病情况,同时又尽量减少社会成本。”

  居家观察期间,很多人对出现疑似轻症的情况拿不准,到底是普通感冒、其他流感还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的专家建议出现轻症先自我观察,避免拥入医院导致交叉感染,也有的专家建议轻症也不能居家自我治疗,需立即就医。冯录召建议,如果出现发烧、咳嗽或者呼吸道症状,先不要恐慌,先问自己两个问题。冯录召说:“我们要判断一下:第一,是不是在过去14天内去过疫情高发地区;第二,是不是接触过确诊的新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如果既没有去过湖北,也没有接触过确诊患者,我们认为真正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是很小的。所以这样的话,在症状不严重的情况下,可以居家观察;如果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情况,比如持续高烧不退,或者有呼吸困难这些重症表现,我们建议去医疗机构就诊。”

  一天天新增的病例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大家把治疗病毒的希望寄托于疫苗或药物。目前,中国疾控中心全球首发了第一株新型冠状病毒毒株信息,并开始启动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研发工作。29日,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也传出好消息:发现了有较好抑制病毒作用的三种“老药物”,其后续的临床使用,正在走相关程序报批。冯录召指出,我们期待疫苗早日研发成功,但疫苗的上市需要一定的周期。冯录召表示:“对于一些新的传染病,虽然我们已经启动了疫苗的研发过程,也一直在听到一些好消息,我们非常期望能够早日研发出来,但是疫苗如果研发出来一个产品,之后需要经过临床实验,先动物实验,再做人的临床实验,再经过国家审批,可能像这种大传染病是快速审批,一般也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所以我们期待疫苗能够早日上市。在当下疫苗和药物不可及的情况下,还是要按照现在的防控策略(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