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显著优势,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经国序民,正其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究竟“优”在哪里?要做到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还应如何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百位专家谈中国制度》,特邀百位专家纵论优势、聚焦发展。今天(25日)推出:《中国治理的特色在于自上而下的管理和自下而上的自治》,解读专家: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燕继荣。

  开篇立论

  国家内部有两种力量:一种是发展的力量,一种是治理的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过程。新中国成立70年,尤其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呈现出国家与社会的双边发展状况。一方面,国家的力量在增长,另一方面,社会的能力也在提升。国家力量的增长表现在财政收入的增加、国家实力的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全面提升。社会能力的提升表现为民间力量在发展、社会组织化程度提高、社会对政府的影响力加强等。这就形成了自上而下的有效管理和自下而上自治创新的治理特色。

  有问必答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在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特点是什么?体现在哪些地方?

  燕继荣:实际上从90年代以来,中国就全面实验推广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最早是以基层民主选举为重点内容,之后逐渐发展为以信息公开、村务公开、民主监督为重点,再后来又发展为民主管理和民主参与为重点内容。开展协商民主,建立协同治理的机制,就变成今天基层治理的主要内容。实际上与之相匹配的,中国也普遍推行了新农村建设、社区建设。比如业主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就管理很多关系到居民切身利益的事,比如停车的问题。

  中国社会治理体系的最大优势是什么?自上而下的管理和自下而上的自治如何取得平衡呢?

  燕继荣:最大优势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别人可能还在那里程序性的讨论、通过不通过,遇到各种各样的一些问题,但是中国说干就干。我们属于发展型国家,我们的政府面临两个任务,第一是发展,第二是治理。我们的政府必然面临两重压力,一个是来自上面的考核和问责,二是来自下面的公民的利益诉求。如何做到统一?还是要强调党的统一协调,来克服治理结构当中的一些不足。

  政府决策、执行的高效性是中国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为了避免“三拍决策”,就是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这种情况,如何做到高效性与合理性有效结合呢?

  燕继荣:总地来说,一个好的治理,首先需要合理的政策供给,其次要有一个有效的执行力。就目前中国的治理体制来说,我觉得特别要注意政策供给方面,一种情况就是要尽量避免决策的随意性,不能老想着建功立业,不能有大跃进的心态;第二要避免决策脱离实际,洁癖式的治理也不合适;第三要避免信息截留,说得严重点,欺上瞒下。要避免“三拍决策”,就要提倡公共决策,那就要在制度上保证一个相对开放的决策过程,大家都能够关注并且参与这个过程。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到,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这个功夫应该怎么下?

  燕继荣:按照现代国家治理的要求,我们针对既有的短板和不足,在未来30年,我们可能还需要整体上扩大治理体系的包容性,增强治理体系的回应性,提高各个治理体系的协同性,增加治理过程的透明性,以及加强依法而治的有效性。四中全会我的关注点还是怎么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我觉得还是要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注重治理实效。老百姓关心的事情是国家治理的大事。只有通过国家治理的效能,才能充分地展现制度优势,最终让人民确认你的优势的存在。

  数说优势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从大国之治迈向强国之治。截至2017年底,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共计66.1万个。目前,全国已建成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64.9万个。全国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78.2%,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43.7%,社区对居民群众的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国社会治理成效日益凸显,百姓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记者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