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2019春运,遇见你]春运 从广州出发

2019-01-30 07:31:00来源:央广网

  

  广州客运段京广6组列车长王刚引导旅客上车(央广记者 李行健 摄)

  央广网广州1月30日消息(记者李行健)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广州站是大量进城务工人员暂别一年辛劳的终点站,也是梦重新开始的起始站。关于“春运”的记忆,最早就是从广州站萌发。昨天(29日)一早,中国之声的记者就随着返乡的群众一起,从广州站搭乘Z202次列车一路向北。

  Z202次列车并非从广州站始发,而是从三亚出发,奔向37个小时后的北京西。但从广州站起,这里的故事才像空座一样,被填得满满当当。

  从80年代末开始,来广州打工的人潮逐渐增多,对他们而言,过年回家就像是给时间切一个口子,留出温柔的空当给家人和自己。一年到头的苦乐酸甜,都挂在扁担上,藏在编织袋里。广州站客运车间主任朱海滨说,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春运”这个词才逐渐从广州站走向了全国,90年代以后,广州站的客流量更是一年高过一年。

  

  广州南站春运期间客流量猛增 分担了广州站的客运压力(央广记者 李行健 摄)

  如今,广州南站的高铁分流了大部分的客运压力,网络售票的兴起,也逐渐填满了信息不对称的鸿沟,坐着大巴车来、排几天的队只为买票的景象成了历史,广州站也从“买票”的地方重新变成“坐车”的地方。春运期间,广州站站前广场虽然仍是人头攒动,但始终井然有序。

  更大的变化体现的务工人员身上。Z202次列车上,湖南娄底的谭伟明在广州做油漆工,没有大包小裹,更没有编织袋和扁担,他只带了装随身物品的背包,若不是口音,可能都会被误以为是去湖南旅游。“瘦”下来的行李,成了新一代务工者们的新特征。

  谭伟明告诉记者:“带礼物肯定是带每一个地方的特产,但是家乡都有了。家里市场上要是没有,还可以网购。如果我们要买这些东西,行李又重又多,回去换乘和转车也不方便。以前我们的被子什么的一件不落都要带回家,现在直接穿一身衣服就回老家了。”

  广州客运段京广6组的列车长王刚说,Z202次列车这18节车厢就如同一个小社会,涵盖了各类消费群体——3节硬座承担着主要的无座超员票、过道里也挤满了人,2节软卧车厢虽然票价堪比机票,但这里却属于不能坐飞机的老人和孩子,还设有独立的坐便厕所;其他的都是路程稍长的硬卧车厢。列车长介绍,高铁出行虽然已经成为客运主力,但还有很多像老年人等细分的出行需求需要被关照。

  

  春运期间的Z202次列车(央广记者 李行健 摄)

  即便是春运期间,“走得了”也已经不再是旅客的唯一诉求。“插座能不能多装几个”“餐车能不能多点花样”,旅客想要“走得好”的种种细节追问,都将压力甩到了客运乘务人员身上。春运期间,几乎不休假已经成为铁路人的常态。广州客运段京广6组的王刚车长说,来铁路的20个年里,只有两年是在家里过得,而由于妻子也是铁路一线客运员工,为了孩子有人照顾,两人的排班交错,一周只有一天能相聚,到了春运期间,孩子甚至都要请亲戚代为看管。旅客的温暖回家路,也是铁路人常年的奉献所铺就。

  与许多线路春运期间,一个方向“人满为患”、一个方向“空空荡荡”所不同的是,京广线上的双方向列车都满满当当,广州的角色不再只是终点站或始发站,而变成了交通的十字路口。28日,记者还搭乘了由广州南站向南驶出的高铁,并在湛江体验公铁海联运,最终抵达琼州海峡的海口南港。

  广州客运段京5组列车长夏锐说,往南的Z201次等列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老年人较多,一路向南穿越40度的温差,“老年候鸟”们从11月份起就开始了新一轮的“迁徙”。

  黑龙江的郝女士说,今年和亲戚相约去三亚陪老人过年,这已经成为不少北方群众的过年新方式。或许是第一次到海南过年,她说,还是冰天雪地的哈尔滨让她觉得更有年味。

  

  在徐闻北港进入船舱准备跨海的火车(央广记者 李行健 摄)

  在湛江的徐闻北港,3000多吨的火车也将被总重超过2万吨的轮渡“一口吞掉”。海口机辆轮渡段大副胡信礼称,这个过程并不像想象当中那么简单,18节的车厢,会被拆成5445,分道而进。从栈桥的搭建,到揽绳的拉拽,信号灯的指示,再到“英特灵”平衡的掌握,每一步都不容有失。从上船到过海,整个“铁龙过海”的过程不到两个小时。

  而到海口南港之后,火车也将接入环岛铁路,汽车、行人、火车,从轮渡的三个方向分头告别船舱,踏上各自回家的路。

编辑: 李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