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精雕细琢正当时]丝路燕飞来:尤老板喜获第一张中国订单

2018-10-10 08:19:00来源:央广网
 

  央广“一带一路”五周年境外采访组10月10日发自雅加达的报道(记者李健飞 张明浩 李江雪)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燕窝消费国,印度尼西亚则是全球最大的燕窝生产国。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和印尼两国在燕窝产品进出口方面达成共识,让印尼众多燕窝生产企业告别小生意、小作坊,走上品牌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道路。在雅加达做了20多年燕窝生意的尤保强,也终于拿到了中国市场的“入场券”。

  图为工人在挑去燕窝里的燕毛

  虽然雨季将至,但是印尼雅加达的午后依旧炎热。在位于卡布克拉雅路的厂房里,财富燕窝公司的员工仍在加班加点。挑毛、冲洗、定型、烘干、杀菌等一系列工序过后,温润糯白的燕盏被装盒、打包。47岁的老板尤保强说,为了第一批产品能在十月份出口中国,大家都是“蛮拼的”,“现在我们的定单有3个客人,大概有500公斤,要分成三份寄。我们要赶出货,因为我们已经跟他们签合同了,肯定要按时寄货,所以这几天比较忙一点。”

  这批订单的数量不算大,但是为了在中国市场开好头,获得信誉和口碑,尤保强丝毫不敢大意。他说:“做燕窝,质量必须好,要比较干净,没有污染。我们尽量用天然的东西,不要用化学或者其他东西,所以我们尽量做天然最好的,如果要刷胶肯定不好。”

  工人正在冲洗燕窝,这是燕窝生产的一项必要程序。

  这是尤老板拿到的第一张中国订单。今年7月13日,他的公司刚刚通过认证,成为印度尼西亚第21家拥有出口中国大陆资质的燕窝企业。毫无疑问,这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这个中年汉子,仍然两眼放光、一脸兴奋,“员工全部加起来大概200多一点。大家一起吃饭,让职员出国,给他们奖金,让他们高兴,因为大家做的很辛苦。”

  印度尼西亚是名副其实的万岛之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很适合金丝燕生长,燕窝产量占全球产量的近80%。

  图为燕窝定型

  尤保强从事燕窝行业有二十多年,但是创办品牌生产企业却只是近两三年的事。公司经理洪仪娟认为,印尼众多企业之所以能从原料供应商发展成为品牌厂商,都是得益于2015年中国和印尼达成了统一的燕窝质量标准。她说:“三四年前,我们都是没有品牌的。印尼本地的应该没有人开发这个品牌。一个标准保障对我们以后的发展很大,我们可以把品牌扩大,这些卖出去的燕窝都是我们的名字,包括这个品牌。我们的品牌已经在中国注册,如果人家在中国吃燕窝,扫一扫出来的就是我们的品牌,对我们的保障很大。”

  洪仪娟今年才23岁,因为会说流利的汉语,被公司委以重任。在尤保强看来,与中国人做生意,除了要产品质量过硬,还要多交中国朋友。像洪仪娟这样会中文的人才,他十分欣赏,“因为我们的生意主要是跟中国做,如果会汉语肯定比较好,比较重要的部门她管,如果你不懂,不能跟他们交流,怎么管?我的大女儿在中国宁波读书,从小就学中文。我们的汉语不好,机会比较小,我们的孩子肯定要会(汉语)。”

  作为公司高管,洪仪娟自然不辱使命。为完成好这第一张订单,她通过电话、微信和电商平台,与中国市场、中国客户时刻保持紧密联络。洪仪娟说:“中国客户可能比较挑剔,他们会问的很仔细,比如燕窝的规格,长度要多少,重量要多少。然后问什么时候能发货。就像这几天,我一直被赶着要发货。因为中国要‘双十一’了,流量很大,所以我们这几天真的很忙。”

  尤保强接受央广“一带一路”五周年境外采访团采访。

  有共建“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又有进入中国市场的出口资质,尤保强相信,在第一张订单之后,他一定能拿到更多来自中国的订单。现在他的公司在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都有原料基地,年产量超过7.5吨。将来,他要搭建更多安全、舒适、干净的燕屋,让丝路上的金丝燕更好地繁衍生息。尤保强说:“我们要找比较适合的、鸟吃的东西多、没有污染的地方,我们才会建到那里,不会乱建。我们建好一间燕屋,燕笼进来时为什么会生这个燕窝呢?就是它已经结婚了,成一对了,它要生孩子,才做燕窝。燕窝我们什么时候可以采呢?就是等这个孩子长大了,飞出去,我们才采。如果我们乱采,鸟就飞完了,越来越少。但是如果我们去照顾、去采,鸟就会越生越多。” 

 
视频为尤保强公司搭建的燕屋。
编辑: 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