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习近平最新用典]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2018-03-12 07:25:00来源:央广网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讲话、著作中常常引用古代典籍中的经典名句,用中国经典讲“中国经验”,以中国道理说“中国道路”。这些典故名句是5000年文化长河中沉淀的智慧结晶,寓意深邃、生动传神,极具启迪意义,也彰显了文化自信。

  中国之声特别策划《习近平最新用典》,梳理习近平最新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引用的经典名句。今天的《习近平最新用典》,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中使用的“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解读嘉宾: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蒙曼。

  央广网北京3月12日消息(记者刁莹 马闯)3月1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定不移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在说到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把小事小节当作一面镜子时,总书记使用了典故“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指出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

  本期《学习用典》解读: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原文:要慎独慎初慎微慎欲,培养和强化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要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蒙曼解读

  “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化用了中国古代“慎微”和“节欲”这两种思想。

  所谓“心不动于微利之诱”,本质上就是在讲“慎微”。《论语》讲:“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心不动于微利之诱”就是讲道德修养要从小事做起,要学习儒家的“正心”观念和佛教的“定心”观念,不要被蝇头小利诱惑,因此失去操守、坏了大事、忘了大义。

  “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本质上讲就是“节欲”,出自于老子《道德经》第十二章,原文是“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指不要被五光十色的外界所诱惑,不要被欲望牵着走,要有自我控制的能力。

  “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这两句话是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的说法,2013年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曾经讲过,现在再提出来还是提醒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律,培养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能力。

  除了“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习近平总书记还使用了“堤溃蚁孔,气泄针芒”这句古训来补充说明领导干部要常修政德,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堤溃蚁孔,气泄针芒”出自《后汉书》,意思是:小小的蚂蚁窝能够使堤岸溃决,针芒般大小的孔眼也能使气泄掉,比喻忽视小事会酿成大祸。

  政德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也是政治生态的导航仪,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处用典都在反复提醒领导干部牢记,作风无小事。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严以修身,正心明道,防微杜渐,时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

编辑: 周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