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两会财经观察]首设“城镇调查失业率”目标 真正以人为本

2018-03-09 07:25:00来源:央广网

  放眼全球,失业率是各国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甚至被认为是最敏感的指标,对一些国家来说,它比GDP更重要。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除了与往年一样提出GDP增长和城镇登记失业率等目标外,首次将城镇调查失业率写了进来,并将目标定为5.5%,这一变化意义深远。

  首先,为什么会有两个失业率目标?这要从两者的区别说起。我国的登记失业制度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建立起来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这项制度被称为“待业登记”,1994年改称为“失业登记”,自此开始了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的概念。此前,我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失业率数据一直是城镇登记失业率。而城镇调查失业率直到2017年才与公众见面,两者在统计的对象范围、数据口径等方面都有不同。比如,城镇登记失业率中统计的失业人员是由拥有城镇户籍的居民主动申报失业登记而形成的,也就是说,首先得有城镇户籍,然后还得去登记。相对的,城镇调查失业率统计中的失业人员则是由统计部门主动调查城镇常住居民而形成的,它不仅涵盖了城镇常住人口,也包括居住6个月以上的农民工以及没有参与失业登记的失业人员。

  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此前相当一部分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也不会去登记失业,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比如“失业登记也帮不了我”、“失业登记太丢面子”等都会成为重要理由。甚至有的地区会出现新增大学生失业零登记的现象。这进一步导致了登记失业率数据难以反映真实的就业市场状况。从对比中不难看出,“调查失业率”更能反映真实的就业市场晴雨状况,也更能体现就业跟随经济波动的变化。由此,作为指导决策的重要经济指标,设立城镇调查失业率可谓势在必行。

  当下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的发展需要更为全面、科学的宏观统计体系来为决策提供参考。而事实上,从几年前,国家统计局就已经建立了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统计制度,到2016年开始增点、扩面、提质,建立全国所有城市的劳动力调查制度,再到此番将目标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失业率统计工作的转型升级一直在稳步推进。

  虽然仍有些人在说,这两个失业率之间只差了1%,差别似乎不大。但别忘了,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基数巨大,一个百分点的背后就是1千万左右的劳动力就业保障的问题。有人说,引入“调查失业率”就像房地产市场推出“租购同权”一样,宏观决策与公共服务抛开了户籍等条条框框的限制,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建立在更真实失业率统计基础上的宏观决策,才能真正体现政府工作报告中讲的“更好体现共享发展要求”。(记者柴华)

编辑: 赵亚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