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春走基层:改革开放家国40年]穆罕奈德的中国梦

2018-02-19 08:45:00来源:央广网

  编者按: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40个年头。过去40年,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亿万中国百姓作为这一奇迹的创造者、亲历者,自身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春来临之际,中国之声记者深入基层,走进10个普通家庭,跟他们一起回望40年的家国变迁,共话美好的新春愿景。

  央广网义乌2月19日消息(记者张国亮)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现在的生活是那个时候不敢想象的,如果不改革开放,可能我老公就不会看到中国的商机,就不会来到中国做生意,我就不可能跟老公相遇,也不可能有现在的生活。”刘芳说。

  浙江义乌,刘芳和她的丈夫穆罕奈德在自家的餐馆忙碌着,阿拉伯风味的餐馆取名为“花”,穆罕奈德对这个名字格外喜欢,“没有人不喜欢花,感觉好听又好看。”

穆罕奈德和刘芳

  从约旦远道而来的穆罕奈德和中国姑娘刘芳喜结连理的事情,连习近平主席都知道。2014年,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称赞穆罕奈德把“原汁原味的阿拉伯饮食文化带到义乌,也在义乌的繁荣兴旺中收获了事业成功。”能够得到国家主席的点赞,让这对跨国夫妻格外惊喜,“对于我跟我老公来说,我们俩代表了阿拉伯和中国的友谊。”

  刘芳和穆罕奈德是在广州认识的。刘芳19岁那年经朋友介绍,到广州的一家阿拉伯餐馆担任外语翻译,就是在那家餐厅里,刘芳遇到了老板的侄子22岁的穆罕奈德,俩人很快坠入爱河,2002年3月,刘芳和穆罕奈德在合肥结婚。刘芳告诉记者,正是穆罕奈德的善良和正直还有上进心吸引了她,让她跟他结婚。

  国籍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刘芳说俩人生活中不知道闹了多少次笑话。回想结婚第一年春节俩人回家时的事,刘芳现在想起来还忍不住乐:“所有的菜都上桌子了,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坐在那里不动筷子,我跟老公俩觉得好奇怪为什么不动呢?后来才知道原来没有酒。在我们老家只要朋友坐在一起吃饭必须喝酒,特别是过年更要喝酒才能有感觉,后来我老公入乡随俗,让大家都喝酒,只是他不喝而已,大家都蛮开心的过年。”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凭着鸡毛换糖的吃苦精神,义乌人成为傲立改革开放潮头的“弄潮儿”,义乌逐渐成为世界小商品之都。越来越多国家的商人纷纷来到义乌经商。穆罕奈德和刘芳看中商机,也到义乌开了自己的阿拉伯餐馆。

新开业的贝迪餐厅

  花餐厅菜品精良,口味地道,顾客纷至沓来。餐厅生意稳定后,妻子刘芳负责打理日常事务,而穆罕奈德自己也开办了一家国际贸易公司,把中国制造的“水烟”等商品销到自己的家乡约旦。180多万种商品,穆罕奈德常常跟约旦的朋友骄傲地介绍,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在义乌的福田市场,商品有很多。价格比其他地方便宜。你有多少钱就可以买多少货。”

  穆罕奈德到中国18年,办了公司,找到了爱人,还生了两个可爱的儿子。可他说,在中国这些年,他收获的可远不止这些。“在中国,我学会了勤劳,在我们的国家,他们都起得好晚,想几点起来就起来。而中国人为了照顾他们的生意很早就起来了。老人走路去买菜,年轻人去上班,赚钱。我还学了做中国菜,有鱼、虾等海鲜,还有蔬菜。我们国家天天都是羊肉、鸡肉,中国菜对身体好多了。”

  如今在义乌,每年有50万的客商入境做生意,更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3千名客商常驻义乌。前两年,穆罕奈德申请成为义乌司法局的人民调解员,与其他十几个外国调解员一起义务帮助处理一些贸易中的纠纷。

  穆罕奈德说,没有义乌,就没有他的今天,他要力所能及为义乌做点事。“以前帮助过我的这么多人,我现在也要帮助好多人。我拿到了绿卡,也算一个中国人。我要跟中国人一模一样地办事情。在中国,都可以实现梦想。”

  就在这个春节的前夕,穆罕奈德的新餐厅又开业了,相比于原来的花餐厅,更高档的新餐厅扩大了三倍,能同时容纳两三百人就餐。值得一提的是,新餐厅取名贝迪餐厅,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就是“我家”。穆罕奈德介绍说,这个“我家”餐厅就像是你到我家里吃饭一样,比较要尊重客人,要对他们非常好。”

央广记者采访穆罕奈德

  37岁的刘芳感慨,小时候只敢盼着能过上不愁吃穿的日子就好,可如今,生活的样子早都超过了她的想象,“就像现在人人都开汽车,那个时候是绝对想不到的。我的妹妹出国留学,现在都回来了,家里的兄弟姐妹在中国做着各自的生意,是改革开放给我们普通老百姓带来了生活上质的变化。”

  5年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刘芳和穆罕奈德憧憬的是要把贝迪餐厅一家一家地开往全国其他地方。

编辑: 杨璇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