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40年新春记忆]旅游

2018-02-17 10:36: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2月17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之声“新春记忆”系列报道,通过40年来春节生活中的点滴变化,勾勒时代发展的轨迹。利用春节假期出国旅游已经不是新鲜事,而在22年前,1996年,中国内地的第一个春节包机出境游团队,有如今难以想象的经历。

  1978年,刘劲初中毕业,上了旅游学校。那个年代,旅游学校培训的是饭店服务员。一直到90年代初,国内旅行社的主要业务还是接待外国游客,春节更不是出游的日子。

旅行团成员保留的当年的行程表

  刘劲没有想到,自己将要负责组织中国内地的第一个春节包机出国旅游团。“整个事情可以说叫赶鸭子上架,但是一不留神,做了个全国第一。”

  那是1996年春节。刘劲当时是康辉旅行社总社东南亚部的经理。头一年夏天,他们收到任务,要在第二年春节接待一个新加坡旅行团。这单生意有个交换条件:不能让包机空着飞去新加坡去接人。旅行社因此打算组织一个春节新马泰港11日游。怕没人报名,甚至下任务,要公司领导带头,掏钱安排家属参加。“这个螃蟹谁都想吃,不敢吃。我们担心收不满,最后让我没想到的是,当这些消息发布出去以后,名额很快就满了,最后还有人托人找我来报名,我记得有一个记者说我能不能给您双倍的钱,我随这个团采访。我说,从护照到签证等等,这些手续真的来不及了。”

  当年,出境旅游用的是一次性护照,需要单位政审批准。报名参团的李书会在医院工作,为了办护照一直请示到了卫生局。“大家对这个事都很陌生,具体怎么操作好像谁都不太清楚。那时候单位如果一个人要出国是一个大事,没有盖过这类的章,当然要请示,能不能盖,怎么盖,担什么责任。”

  李书会的女儿董佳琪当年八岁,为了盖章找到校长,轰动全校。“所有人都在问,觉得你要出国了。”

旅行团的合影

  1996年1月初,办下护照的旅行团成员参加完行前说明会,挨个儿交钱。团费每人10388元,当年普通城镇职工的月收入不过几百元。“觉得很贵,但是觉得挺值,应该去,我当时想,这好几个国家,值了。”

  没有电脑,没有银行卡,全靠手工登记收费。“开票都是手工,用复写纸,手都蓝了。”

  收完钱,银行已经下班。总领队胖桂秋把两百多名游客交来的两百多万元钱装在旅行包里带回家。“钱搁在床上。我印象太深了,搂着这两包钱,一宿没有睡觉,看着。”

  2月19日,大年初一,旅行团出发。李书会在旅行日记中写道:首次乘坐飞机,心里挺紧张。这也是她第一次离开北京过春节,“春节基本上就没有出去过,这一次安排在春节,当时也觉得这样合适吗?没过初五就走了,也挺矛盾的。”另一个矛盾,是无法想象热带国家的天气。

  旅行社的员工周朝宇记得,有人没参加行前说明会,按照对中国南方气候的理解到了马来西亚,“那时30多度,穿着线裤毛裤,玩了一天两天。”

2018年2月1日,董佳琪和母亲李书会拿着22年前在马来西亚的合影。

  李书会在这次旅行中第一次吃到了榴莲,第一次看到了人妖和鳄鱼。“不可思议,在那看的时候,一会儿觉得这个女的真漂亮,但是突然意识到他是男的,很拧巴。咱们动物园没有鳄鱼,第一次看见鳄鱼就觉得挺害怕,还把头伸到嘴里去照相,我就觉得外国人怎么这么玩。”

  从1996年的这个团队为起点,春节出境游开始成为中国人的新时尚。“1999年、2000年的时候,每到春节,银行派运钞车来,几百万现金。”

  从东京到纽约,从北欧到南极,现在,中国人春节出境游的目的地遍布全球。

编辑: 杨璇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