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奋进——军事记者眼中的五年强军路]这五年,爸爸去哪了?

2017-10-09 07:21: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0月9日消息(记者孙杰)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我有一对可爱的龙凤双胞胎儿女,每次出差前和回家后,都要应对孩子们没完没了的提问,“去了哪?干了啥?”。五年来,孩子们越来越大,人民军队也在茁壮成长。

  安安:爸爸你怎么这么黑?

  然然:晒得,每年都去海上出差……

  2013年能出趟国,作为军事记者来说机会还不是很多。那次是中国海军首次组织大型舰艇编队赴海外举行联合演习,我至今还记得海军官兵当时那种认真、谨慎,甚至有点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心态。中方的执行导演段昭显少将跟我说出了心里话,“我们要告诉我们的国民,我们将不会惧怕任何敌人,这在当前严峻的海上安全威胁上显得极端重要。”

  中国海军顶住了压力。实弹射击后,中方总导演丁一平中将从口袋里掏出一张靶纸,舒了一口气说,打的准才能腰杆硬。“这是我们的靶环,尽管它只有60米长、13米高,上面一共有21个洞,我们的成绩非常出色。”

  安安:爸爸,你去海上出差时间最长的有多长啊?

  爸爸:你们三岁那年,我去找飞机那次连着在海上漂了两个多月。

  2014年3月8日,马航MH370航班失联后,中国海军和空军派遣舰机执行搜寻任务,半夜刚刚睡下的我接到了军事中心的通知派我随舰采访,开启了这趟说走就走的“旅程”。凌晨1点到台里取了设备后直奔首都机场,打了飞的到三亚,转乘海航的直升机,终于在下午两点在南海追上了全速航行的“井冈山”两栖登陆舰。

  在随后70多天的时间里,海军编队和空军飞机从南海搜到了东印度洋,然后又折返一路南下搜寻到了南印度洋,指挥员王永祥少将告诉记者,这次宝贵的行动对提升官兵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有很大促进作用。“这次任务影响大、时间紧、风险高、要求严、协同难,通过海、空、水下联合搜索,能大大提高发现概率。”

  然然:爸爸,在大海上会不会有危险?

  爸爸:还好,就是风浪大点,在地中海的时候有一次我坐的小船差点就让大浪给掀翻。

  2015年5月8日,在俄罗斯新罗西斯科港34号码头见到临沂舰、潍坊舰时,他们已经离开祖国5个多月。5个月前,奉中央军委命令,编队奔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1个月前,他们临危受命,5次奔赴也门安全撤离中国受困公民,现在他们再次奉命昼夜兼程,航渡1万余海里来执行中俄联演任务。

  演习集群参谋长王培杰跟我说,无论是官兵还是装备经过连续的大项任务已经极度疲惫,但大家还是振奋精神精益求精地去执行,因为“习主席一声令下我们就要上”。“我们最大的困难是在海上执行任务160天了,护航、撤侨,高度紧张,人的生理正好到了一个疲劳期,高温、高盐、高湿环境中对装备也是考验。”

  地中海上风大浪急,远比不上也门撤侨时的战火硝烟。年初,600多名中国公民受困也门,习近平主席果断命令,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即刻前往撤侨,护航编队官兵闻令而动,潍坊舰政委范冠卿给我讲述当时的情景时还心有余悸。“这是一次带实战背景的撤侨行动,晚上我们漂泊待机,这时我们的雷达清晰地看到他们战机编队‘忽’地在我们头上就过去了,从我们船上能看到机场火光冲天,亲身感受到炮声就在耳边,战火就在眼前。”

  然然:爸爸,你在海上看到海豚了吗?

  爸爸:当然见过,太平洋上夕阳西下,一群群小海豚围着我们最新型的军舰跳跃嬉戏,场景太美了。

  今年春节刚过,我随南海舰队173编队执行远洋训练和战备巡逻任务,舷号173的“长沙舰”是我国最新型的052D型驱逐舰,修长的身材,高悬的雷达,暗藏的导弹,无不展示着新一代大国战舰的风姿。

  南海的攻防演练,东印度洋的实弹射击,西太平洋的红蓝对抗,在一场场的战斗中,新型驱逐舰“看得远,打得准,防得住”,让编队指挥员、南海舰队副司令员俞满江少将赞不绝口。“指挥通信链路畅通、战场态势实时共享、打击目标明确精准,提高了联合防空作战能力。”

  编队中另外一艘新型远 洋综合补给舰“骆马湖”舰是刚入列不久,程翔舰长说新装备的更新换代给官兵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接船这一年多时间一直在学习,看我这办公桌还有书柜就知道,全是学习的资料,一天感觉时间不够用,有太多的东西要学。”

  安安:爸爸你去过这么多地方。

  爸爸:爸爸的同事们去过的地方更多,追随着中国军队的步伐,我们还要去更多的地方,给你们讲更好的故事。

编辑: 倪艳楠
关键词: 人民军队;成长;联合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