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大国军藏——十件珍品的声音导览]谁的勋章

2017-08-04 07:44: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8月4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收藏着16万件藏品。每一件都讲述着一个故事,见证着一段历程,折射着一种精神,你想知道的答案也在其中。我们精选出十件珍贵文物,为每一件制作了独一无二的“声音导览”。你可以带着它去现场观展,边看边听,感受不一样的博物馆体验。今天为你呈现第十件藏品:谁的勋章。特别讲解员:张译。

申亮亮的联合国和平勋章

  “我感觉他特别爱玩、爱闹,我俩在一块,我也爱闹。”

  “他就是什么事都先想着别人,然后平常战友有啥困难了他心里边都记着,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帮助别人……”

  你好,我是演员张译。您刚刚听到的是战友们对这枚勋章主人的评价,不过,他已经离世。这枚联合国二级和平勋章,如今就静静地躺在北京军事博物馆的展柜里,向人们讲述着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牺牲奉献的故事。

  我给你形容一下勋章的主人吧。他是29岁的申亮亮:寸头、国字脸,是个爱笑、有血性的河南男孩。再看这枚勋章,它有两个部分:勋带和铜制的徽章。你注意那条颜色鲜艳的勋带,正中间的深蓝色条纹,象征国际安全;右侧白色代表和平,而左侧的红黄绿三色线条,正是马里国旗的颜色。勋带在告诉我们,这位年轻战士将生命留在了距离祖国万里之外的非洲马里……

申亮亮生前照片 杨再新供图

  马里在西非内陆,多年来内乱不息,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2016年3月,申亮亮成为中国第四批赴马里维和的部队一员。他申请过三次,终于被批准。6月1号,申亮亮和战友司崇昶在2号哨位执行警戒任务,远处开来一辆白色皮卡车,司崇昶觉得不对劲。

  司崇昶:这个车到前面有一个联马团司令部的门口,我第一时间感觉这个车很可疑,我说亮亮注意,这辆车很有问题。这个车一加速,我们就采取措施了,亮亮报告,我这边装上子弹,朝皮卡车射击。

  皮卡车撞上防护墙,前翻落地,燃烧起来。不好,是自杀性汽车炸弹。司崇昶后来向我们回忆,只有自杀性的恐怖袭击,才会往里面硬闯,到一定位置再引爆,当时还不排除有恐怖分子冲出来的可能。岗哨再往前50米,就是维和官兵的居住区。

  司崇昶:亮亮说快撤,就给我推出去了。我说咱俩一块,他说我是主哨,你赶快撤,就给我推出去了。我刚一扭过来,往后一转身,就爆炸了。

  申亮亮是中国维和部队的第17名烈士。他用生命中的最后37秒,换回了战友的平安。500多公斤炸药袭击,最终仅一人牺牲。几天后,他的灵柩跨越11个国家、飞行上万公里回到祖国。一起回来的,还有你眼前的这枚勋章。

  悲痛之余,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跑那么远,到那么危险的地方去维和?

  一位中国维和战士曾说,如果有人这样问,请告诉他,因为我们要维护人类文明的底线。采访中,军博展陈研究部副部长刘中刚还讲了另一层原因:这不仅是为了世界和平稳定,也为了中国和平发展。

  刘中刚:中国军队走出去是有风险的,但是这种风险是值得的,也是必须的。因为它既为当地的和平带来了福生,更主要的是为我们国家的和平发展拓展了空间,真正起到了捍卫的作用。

中国赴马里维和部队组织应急反恐演练

  1990年4月,联合国维和行动简报上第一次出现关于中国军人的消息。简报上写着:5位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观察员抵达大马士革。27年来,我国累计派出维和军事人员3万5千多人次,先后参加24项维和行动,是联合国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

  申亮亮家人说,儿子当兵11年,在家里的日子加起来不过一百七八十天。有媒体记录了申亮亮们每天在马里的日常:他们一般5点多起床,每个小分队都有不同的工作任务:搭建板房、排污水、清理生活垃圾……他们在枪林弹雨中抢救生命,在恐袭威胁下坚持施工,在冲突边缘执勤巡逻。国防大学副教授张兢这样评价中国维和部队的表现:

  张兢: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越来越多中国军人走向世界,他们真诚、善良、友好的和平形象也逐步深入人心。中国军人用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大爱和胸怀。

  此刻,就在申亮亮烈士的岗位,中国“蓝盔”们依然坚守着职责。2015年9月,中国在联合国维和峰会上庄严宣布,将加入新的联合国维和能力待命机制,决定为此率先组建常备成建制维和警队,并建设8000人规模的维和待命部队。就在不久前,中国首支维和直升机分队抵达苏丹。你看,这枚徽章中间的地图,是整个世界,正被象征和平的橄榄枝紧紧环绕。

  “我是王健飞,我在马里加奥执行维和任务。”“我是侯攀,我在黎巴嫩南部地区执行维和任务。”“我是杨川,我在南苏丹朱巴执行维和任务。”

编辑: 杨璇铄
关键词: 大国军藏;勋章;维和部队;申亮亮;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