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国之声 > 新闻纵横

央广网

“三无”副教授发表诺奖级研究成果 超越只因骨子里热爱

2016-05-23 07:50:0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5月23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最近,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和他的团队发现了基因编辑技术——NgAgo(N-G-A-GO),这一研究成果震动了中国乃至国际生命科学界,被称为“诺奖级”应用。该成果是我国首个“中国创造”的尖端生物技术,打破了外国基因编辑技术的专利垄断,研究水平可比肩国际一流大学同领域。

  一鸣惊人的背后,科研履历略显“苍白”:无显赫的学术头衔,无优越的实验条件,无海外留学游学背景,这也是人们戏称韩春雨是“三无教授”的原因,这位一夜成名,非著名副教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他的科研成果又有什么超常规的地方?为什么如此被国际生命科学界看好?

  那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夜晚,学生高峰讲述着他和老师一段时间以来的过往:“主要是人跟着实验走,如果实验要求不能睡觉,我们就不能睡觉,有时候甚至通宵做。”

  用饮料瓶盛实验用品、关不紧的自来水管一直滴水、一张起皮的旧桌子上布满茶渍的旧茶具……,韩春雨和他的团队苦中作乐,用了短短几个月便发现了“NgAgo”技术。

  其他的高校像生物专业,肯定有很多设备肯定比(河北)科大实验室的先进得很多,为什么他短短几个月就研究出来了?韩春雨说:“《论语》里孔子说的,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我是深表赞同。你要做一件事,你得仔细考虑,把它考虑成熟,考虑完,再去动手做。其实我也猜到,从2014年以前,好多科学家在致力于Ago家族是否能作为基因编辑工具。我想,我得比他们想得更聪明更全,我看了更多的文献。”

  NgAgo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个看不懂,听不明白的英文字母组合。但是,在生命科学界却是一个突破。韩春雨说,这项技术就是有可能让世界上大部分生物的基因被精准的改造,让人类操纵基因的梦想变成现实。

  他表示,它是一个能进入细胞修改基因组的“手术剪刀”,就像做手术一样,哪块不好就给它减掉,不是乱剪一气,而是想剪哪里就剪哪里,剪完后“手术刀”还要出来,别留在肚子里。

  42岁的韩春雨,168的个儿,剃着平板头,穿的是淘宝款,但目光很有神、很坚定。他笑着说,没想到自己成了“网红”。韩春雨说,自己就像路边每天都在下象棋的老头一样,执着地爱着这份兴趣,不停地翻阅相关专业文献。从一个对国外生命技术的跟随者,到逐步形成自我思考、独立探索的科学家,韩春雨用了10年的时间。因为这种从骨子里对科学的热爱,所以他始终不觉疲倦。

  韩春雨说,喜欢这事儿就不觉得苦。科研是一种生活方式,他喜欢这种自由的生活方式。他喜欢,猜想的通过实验能验证,这种是特别快乐的一件事儿。

  令人惊叹的是,这项打破国际基因编辑技术垄断的重大突破,其实只是由韩春雨带领的5人小组完成的。为了时刻跟紧实验进程,韩春雨不仅拒绝了学校分配的130平米的大房子,改换成离实验室步行仅5分钟的58平米小房,甚至还经常和伙伴们一起守着实验设备打地铺。实验、数据、结果是他心里最神圣、最重要的事情。

  《侏罗纪公园》电影中,基因重组技术让远古时代的动物复活。在韩春雨和团队的努力下,科幻情节可能变为现实吗?

  韩春雨说,看《侏罗纪公园》,觉得把基因拼接起来做成恐龙是一件非常酷的事。当被问到现在技术跟侏罗纪公园里的技术能挂上勾吗? 他表示,这就是基因编辑技术。

  这几天,韩春雨的电话响个不停,不少同行向他“取经”,甚至还有国内知名院校的同行登门请教。有人说,他的NgAgo技术有可能取代诺贝尔奖热门候选:美国Cas9技术。对这样的说法,韩春雨显得理性的多,他说自己不敢苟同,(只是)开开了一扇门,丰富了人们的选择范围。

  韩春雨到河北科大工作十年来没有发表过论文,今年5月,一篇关于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论文发表在《自然生物科技》上,引起业界关注。很快,韩春雨和他的新发现出现在了大洋彼岸麻省理工学院的BBS讨论区里。谈起以后,他说自己会继续做一个勤奋的科学家。

  韩春雨表示,可能到六月底(行程)都几乎安排满了。但是,后面更多的时间还是像以前一样继续在实验室干活,这是他喜欢的工作,就是全情投入。诺奖也就是一想罢了,得冲这个水平来。

编辑:任芳

关键词:“三无”副教授;诺奖级;韩春雨

说两句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