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国之声 > 新闻纵横

央广网

[我的长江]江南水乡的美丽经济

2016-04-20 08:20:00 来源:央广网

母猪妊娠栏

牧场的物联网控制屏

  央广网嘉兴4月20日消息(记者王贵山 陈瑜艳 李佳 李谦)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万里长江东入海,亿万年的冲刷堆积,在长江入海口形成了地势坦荡、河网纵横的长江三角洲。位于三角洲南翼的浙江,因水得名,因水而兴,成就过“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美名。但江南水乡的水环境也面临着严峻考验,如何绿色转型,发展美丽经济?

  浙江东北部嘉兴,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河网田野纵横,河浜细密成网。“春种麦,夏弄稻,侍桑养猪过光景,”曾是水乡百姓千百年来的劳作方式和谋生手段。上世纪80年代以来,嘉兴成了我国华东地区最大的生猪供应基地。

  然而,繁荣祥和的背后,远远超出环境承载力的污染和破坏也正在悄悄吞噬着这片土地。

  2013年3月,黄浦江死猪漂浮事件把名不见经传的嘉兴市新丰镇竹林村推向了风口浪尖。

  记者:“您可能那个时候也没想到,养猪也会给自己带来那么大的焦点和关注吧?”

  村民:“这个我没想到,我是7号交接的,11号大量媒体进来了,我一下子还没反应过来。”

  记者:“那个时候主要是什么问题呢?

  村民:“我竹林村1381户农户当中,有1100户农户是养猪的。”

  记者:“是不是已经超过村的承受能力了?

  村民:“这肯定是远远超出。以3个平方一头猪来讲,远远超过我们现有的承包地了。我们原来的自然村走进去的时候,屋前屋后都是猪舍,田里也是猪舍。”

陈云华骄傲地介绍竹林村变化

  在陈云华看来,黄浦江死猪事件给传统的生猪散养模式敲响了警钟。不单单是竹林村,2013年以前,养猪在嘉兴遍地开花,年饲养生猪超过730万头,占全省近1/5。但让很多人不知道的是1头猪的粪便相当于7个人的排泄量,畜禽污染早已沿着密布的河网,扩散至整个嘉兴地区。

  养猪产业转型成了嘉兴不得不做的“功课”,嘉兴展开了生猪减量提质行动,划定了禁养区和限养区。可减量意味着违章猪棚要被拆除,禁养区内猪场要被关停,绝大多数农户要退出几十年的致富产业。

  村民随即表示,“我们不同意啊,集体不同意,要么强拆。今天说猪漂到黄浦江,明天说全部拆光,这样怎么行呢?”

  为了减轻村民的抵触情绪,陈云华带头拆除了自己1200平方米的猪舍。

清洁美丽的牧场公园

沈建平冲洗牧场污水处理设备

  陈云华说,“两年猪棚拆下来,除了睡觉,我就在村里,一步不走。最难的一家,应该跑了30几趟也有。他们有些可能找到我家里,找到我村里。老百姓就怕政府哪项工作做得不公平,他得到实惠的时候,他是感谢政府的。

  三年的整治,竹林村拆除了40万平方违章猪舍,生猪存栏量降到500头,85%的退养农户也通过技术培训、资金补助等方式转产转业。

  陈云华介绍,“土地保护了,空气、河道水质明显改善。屋前屋后、田里的猪舍,(拆除)复垦以后,进行了苗木、花卉、“万元千斤”粮的种植。”

阳光房内摆满了多肉盆景

  和陈云华一样见证着竹林村变迁的还有今年63岁的村民周根荣,这位竹林村最大规模的养猪专业户最高峰时年存栏生猪超过2500头。2013年,拆除了自家3700平方米的猪舍后,周根荣报名参加了村里的种植培训班,并在儿子的带动下,承包了105亩土地,父子俩开始做起苗木、花卉种植,2015年销售额已经达到100多万。

  周根荣坦言,“那时候养猪收入肯定多。但现在也不后悔。下一步,还是搞得有声有色,原来养猪这么污染。现在我这个盆景搞好,农家乐搞好。你下次过几个月要是你要是再来看,肯定是好!”

  三月里来是清明,含山塔旁祭蚕神。买朵蚕花插蚕房,年年蚕花廿四分。

整洁的村道

周根荣家的盆景园

  清明时节,南太湖流域的桑树长出了嫩绿的新叶,江南最大的蚕神祭祀活动——含山蚕花节热热闹闹地开场了,今年蚕事即将开始。

  64岁的朱阿惠也在家里挂上几朵蚕花,等到开始养蚕的第一天,要把花放在蚕匾上讨个吉利。

  朱阿惠向记者表示,“二月份种小桑苗,三月份锄锄草,四月份要在家里给蚕具消毒,准备养蚕,到4月二十七八的样子开始发种,然后就开始养蚕最忙的时候。蚕从籽出来变成蚕宝宝,一天天看它长大觉得很开心。”

  朱阿惠所在荻港村是典型的水乡泽国,河港纵横,这里是湖州传统桑基鱼塘保存最完好的地点之一。

周根荣家的阳光玻璃房

周根荣家正在建造的农家乐

  早在春秋战国时起,太湖岸边的人们就植桑养蚕,蓄鱼种稻,逐渐将太湖流域经营成了富庶繁华之地。然而,随着蚕桑收益日渐微薄,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放弃养蚕,转而外出打工。朱阿惠夫妇是少数仍然坚持留下打理“桑基鱼塘”的村民之一。

  朱阿惠打算养蚕养到眼睛花了就不养了,这个传统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我年纪大了,我肯定就要我的女儿要来传统养蚕,她养养蚕,我身体好,帮她采采叶。”

  2014年,湖州桑基鱼塘被列入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然而,如何让这古老的智慧再现生机?答案只有一个:产生效益,长久保护。如今,当地政府正在荻港村的1000多亩核心保护区里,尝试这种“产生效益的保护”。

猪圈全自动节水饮水器

竹林村

  作为一个17岁就进入丝绸行业,大半辈子都在和丝绸打交道的湖州人,丝绸之路控股集团董事长凌兰芳对湖州本地的桑基鱼塘有很深的期望,他觉得蚕桑产业化是丝绸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老的那种桑基鱼塘,它作为一种生态循环系统,是非常先进,我们要把这个精髓保留下来,要把它改变成现代的、规模的、集约的,适合于农业机械化的高效的桑基鱼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办法,方向目标都是要解决这个落后的养蚕方法。”

  如今,随着“湖州丝绸小镇”的建设,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将迎来新的发展。朱阿惠家所在的蚬壳湾,就在规划的桑基鱼塘保护体验区内,凌兰芳的产业化养蚕、智能化缫丝和数码化织造项目也将在丝绸小镇中落地。她的“蚕桑”,他的“丝绸”,也许都会在小镇里找到美好的归宿。

编辑:姜萍

关键词:嘉兴;养猪;植桑养蚕

说两句

相关阅读

浙江嘉兴中学师生戴口罩上课续:污染纸厂已停产调查

昨天,浙江嘉兴海盐县有不少的市民的微信朋友圈被一组照片刷屏。照片显示,因空气污染,当地滨海中学的学生和老师们是戴着口罩上课、办公。目前,臭气污染源已确认为当地一家造纸企业,环保部门已经立案调查,涉事企业最大的一条生产线已停产。

2015-09-29 18:06:00

浙江嘉兴:乌镇美景醉游人

  2015年9月14日,浙江嘉兴,乌镇美景醉游人。当天傍晚,天空飘下绵绵细雨,使有6000余年悠久历史的乌镇增色几分。 乌镇是典型的江南地区水乡古镇,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完整地保存着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每年都吸引众多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2015-09-15 06:13:00

浙江嘉兴拆除“最牛”违建 建筑面积近5000平方米

  2015年09月12日,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单体最高最大最牛违建拆除。违建楼高9层,占地1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5000平方米。

2015-09-13 06:54: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