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国之声 > 新闻纵横

央广网

[揭秘胜利]喜峰口战斗:神勇的中国大刀发出最后怒吼

2015-07-09 08:18:0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7月9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1933年的元旦,日军进攻山海关,战火很快燃烧到了长城一线。也就是在这次长城抗战之中,诞生了中国抗战史上图腾一样的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因为在长城抗战之中,曾经发生了著名的“29军大刀队对日军的夜袭”。

  这次夜袭发生在喜峰口。长城线上中国军队防御的主要阵地是三个关口:一个是由晋军防守的冷口,位于右翼;一个是由中央军防守的古北口,位于左翼;而两口之间最重要的关口喜峰口,是由西北军改编的29军进行防御的。这里是日军进攻的重点,但偏偏29军又是整个中国长城防线之上装备最简陋的部队。

  当年在中国的画报上曾经有这样一幅漫画,画的是中国几位军事将领他们的部队。蒋介石是一手拿飞机,一手拿大炮。阎锡山是一手拿算盘,一手拿银元。只有冯玉祥的29军是一手拿大刀,一手拿窝头。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支装备简陋的部队却打出了长城抗战中最漂亮的一仗。

  1933年3月,日军开始进攻喜峰口,第一线的关门阵地先后落入了日军手中。29军名将赵登禹希望率领大刀队对日军进行迂回夜袭。这个计划在当时令人震惊。如果中国军队发起反击的话,首先就会和日军的步兵纠缠在一起,而日军的骑兵就会从侧面杀向中国军队的背后,而日军的炮兵又可以截断中国军队从后方向前方部队的支援。所以如果在喜峰口向日军发起反击,简直有送死之嫌。

  但谁也没有想到,赵登禹将军居然将这一仗打赢了。原因是他率领的大刀队是出于日军背后发起的夜袭。在战前日军清晰地做出了判断,中国军队不可能绕到日军的背后进行攻击。原因是,如果是白天,日军的飞机会侦查到中国军队的动向。如果是夜间,因为当时29军的营养很差,大多数的官兵都患有雀盲症,在夜间的时候什么都看不见。

  那么大刀队的夜袭究竟是怎样实现的呢?在2012年的时候,我到喜峰口战线上进行了考察。他们是沿着滦河和滦河的支流绕到了日军的后方,行进路线要远大概5到10里。赵登禹将军为何要舍近求远呢?原来,当时正是明月高悬之时,而且天寒地冻,滦河的水已经冻成了冰,河面就会发出明亮的反光。战士们看着明亮的反光,沿着滦河一直抄到了日军的背后。首先打掉了日军的炮兵阵地,而后又从背后袭击了日军的骑兵。日军在喜峰口的进攻一度陷于崩溃。

  在战斗之中,西北军著名的大刀刀术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日方的官方战史中有这样的记载:当中国军队的大刀队突然冲进日军炮兵阵地的时候,日军一名拼刺术在所有部队之中名冠前茅的伊藤军曹发起了反击。在他身后的日军记述说:迎着伊藤军曹扑来的是一名中国军官,手持一口大刀。当两个人相逢的时候,伊藤军曹便以一个日军标准的突刺,向对方劈出了自己的刺刀。可是就在这一瞬间,对面的那个中国军官不见了,而伊藤军曹的人头随即落地。

  29军的大刀术怎能如此出神入化呢?有一次我和29军大刀队总教头李尧臣先生的大弟子李宗儒先生相逢,我是拿了一根木枪,模仿伊藤军曹向李先生发起了一次突刺。当我突刺出去以后,李先生不见了。老先生已经七十多岁了,他就像一朵云一样飘到了我的左面,而大刀就搁在了我脖子上。后来我才明白,当他面对我的时候,两只脚却摆成了一个丁字步。我一枪刺出的时候,他只是把身子一拧就到了我的侧面。

  大刀队的夜袭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大刀代表的是中国人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仍然不屈的精神。尽管我们的装备不如人,但是在面临国破家亡的情况之下,中国人却用大刀发出了最后的怒吼。(旅日抗战史专家萨苏)

编辑:刘梦

关键词:揭秘胜利;中国大刀;抗日

说两句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