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中国之声 > 新闻纵横

《真实甲午》第四集:魏源为何成为“众矢之的”

2014-08-04 08:16: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北京8月4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120年前,也就是1894年8月1号,中日正式宣战,从此改变了中日两国的命运并影响了世界格局。从本月1号开始,中国之声联合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推出50集专栏节目《真实甲午》,以1894、1954、2014三个甲午年为历史坐标,通过每个节点前后的海军之变和国运之变,揭开历史的真实细节,追问中国战败的真实原因,探求中国在海军、海权、海洋的主张和思路。今天为您播出《真实甲午》第四集——魏源为何成为“众矢之的”?

  1841年,在禁烟中被革职充军伊犁的林则徐。在流放途中见到了老朋友魏源,他把在广州收集翻译的《四洲志》、《澳门月报》、《粤东奏稿》交给他,希望他编撰介绍西方情况的著作,魏源受托后在1842年7月至12月,以极快的速度分别写成了《圣武记》和《海国图志》,前者回顾清朝开国以来的主要战役,期待寻求繁荣与衰落的原因,而《海国图志》则是中国第一部介绍世界的著作。书中概括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正是源自林则徐。

  那么如何师夷长技呢?魏源给出的答案是一战船、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这实际上几乎涵盖了近代海军建设的全部内容。战船和火器是近代海军的主要标志。魏源提出初期以向外国购买为好,而后再“设法自造”。为此,他在书中收集了大量西洋船炮图纸。他特别指出,要建造一支百艘战舰、10艘轮船和3万水兵的舰队,使它具备在外海作战的能力。魏源甚至提出:人们只知船炮为西人长技,然而西人之长不仅仅是船炮。他已经朦朦胧胧感觉到西方海军之强的背后有一种制度的支持。在这一点上,显然魏源已经超过了林则徐的思想:不仅提出要建,而且提出了怎么建。

  《海国图志》是魏源在很短的时间内编辑完成的。他因此曾经因为资料短缺而到处托人求人。他并不知道,当时的北京就有他急需的大批图书。这些图书都是1845年俄国政府赠给清政府的,共有图书355种800多册。内容包括有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技术、地理等等,仅地图就有22幅。清政府负责对外交往的衙门理藩院在收到这批书后,仅翻译出了书名就放入大库。后来有人看到这批图书感慨说道:如果当年能拿这些书作参考,必能对建设海防、保卫海疆有所裨益。

  魏源没能看到这些书籍。当人们知道他编书缺乏资料的消息后,纷纷出手相助,有的人复制地图给他,还有的人将在台湾俘虏的英军所画英国地图寄给他用。魏源在朋友的鼓励下,仅半年就完成《海国图志》50卷,后来又花4年时间扩充到100卷。

  然而像魏源这样编《海国图志》曾被视为大逆不道,晚清社会部分人认为“知夷”本身就是罪过,“堂堂天朝”岂能去了解那些“蛮夷之邦”?魏源因此甚至不得不对为“制夷”而“知夷”百般辩解。仅仅“知夷”尚且如此,“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策略则必然遭到更加严厉谴责。在当时被认为是“溃夷夏之防”,甚至是“以夷变夏”的违禁背俗之作、惊世骇俗之论,受到时论的猛烈抨击,成为“众矢之的”。在这种道德严责面前,林、魏的“师夷”之说大家避而不谈。道光皇帝也似乎忘了夷人的可恨之处。天朝大梦又重新经历了20年的时间。林、魏的思想真的无人“识货”吗?为什么日本人对《海国图志》这样感兴趣呢?

  明天同一时间,请听《真实甲午》第五集《<海国图志>叫醒服务——日本起床,中国仍睡!》

编辑:李岸作者: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头条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