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首页

一键登录

北风“急救”北京污染

中广网首页  |  快讯  |  评论  |  国内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视频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体育  |  社区   |  教育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新闻纵横 > 正文

[贵州新转折]党员干部用"辛苦指数"换人民"幸福指数"

2012-05-08 07:16  来源: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中广网贵阳5月8日消息(记者王求)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由于历史和区域等原因,贵州省是全国贫困问题最突出的欠发达省份之一。但是,这片平均海拔1100米土地上的各级各族党员干部,从未放弃过带领人民群众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奔向富裕和幸福的梦想,他们不懈奋斗,用双手抚平百姓生活的沧桑,用真心描绘人民“安居乐业”的画卷。

  今天的《激荡高原,贵州新转折》播出第二篇《一心一意为人民》。

  

  五远华,家住贵州遵义湄潭县核桃坝村,早年在外打工,如今回到家乡种茶,站在自家的十亩茶园里,老五的眼睛笑成了一条缝。

  五远华:钱最近两三年,一般在十万左右,在湄潭买了一套房,家里面修了一套房,生活比原来还是大大的翻身吧。都是我们湄潭县委和茶商局带我们。

  5.5亩到7100亩,这是30年间,核桃坝村茶园的变化,绵延的茶海,是已经过世的老支书何殿伦,一步一步丈量出来的。

  六七十年代的核桃坝村人,顿顿红苕包谷饭,吃水要翻几匹山。贫穷,让时任大队党支部书记的何殿伦,竭尽心力。 “缺水”,他带着全村人寒冬筑坝,开源引流;“贫困”,他试点种茶,成功后,带领全村产业转型;“没钱”,他拿着自己全部的家当做担保,换来大伙种茶的第一桶金;“难卖”,他带着干粮、背上茶叶,一路走过贵州、重庆,风餐露宿,把茶叶送出核桃坝,送往全国各地方。

  如今,靠着制茶业,村里农民的人均收入早已达到8300元,年近60的现任村支书陈廷明深受老支书影响,他说,什么时候都不能落下的,是基层党组织的力量。

  陈廷明:80年代,就是支部带干部,干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具体的做法就是我们老支书,我的前任,带班子成员四户,一年一步带四户。2011年至2020年,就是散户向大户流转,大户向合作社集中,股份联营,资本化运作。

  贵州省“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铜仁市印江县离核桃坝村有五小时车程,陈代军从重庆来到这里担任县委书记,面朝连片的大山和闭塞的交通,他曾一筹莫展。

  陈代军:小城镇建设压力特别大。

  记者:主要是资金的问题,是吧?

  陈代军:还有就是幅员面积广、地理条件差、单位投入大。

  记者:所以这个地方改革发展,也成了攻坚的地方了。

  陈代军:艾青不是说那句话么:为什么你的双眼常含泪水,因为你深深的爱着这片土地。这块土地上有40多万老百姓渴望发展的双眼,所以我跟这些干部讲,你们一定要支持、融入。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8607240

编辑:任芳

央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