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静观]微信语音汇报工作真的只是“无意冒犯”?

2018-04-17 17:08:00来源:央广网

  微信,一个划时代的发明,它的便利究竟是谁的便利?

  上月起,小伙子张珂开始在重庆一家企业的公关部上班。甫一到岗,张珂踌躇满志,面对新接手的任务,他一想到什么点子、遇到什么情况,就直接给主管发送微信语音消息,两天来发了六七条,每条10秒至35秒不等。张珂说,第一天,主管回复了一句“好”。第二天,主管表示“在开车,发文字”。当张珂以为此事已经翻篇,在接下来的总结会中,主管突然翻开自己的手机微信称:“一大段一大段地发语音消息,难道就不能发文字吗?我认为这样做显得态度很不端正。”张珂为此非常苦恼,他说,自己没有冒犯主管的意思,不知怎么开口解释。

  微信的10亿活跃用户里,和张珂同病相怜者不少,和张珂主管同仇敌忾者恐怕更多。所谓鸡同鸭讲,不过如此——主管说,发语音给别人添麻烦了哦。下属委屈作答,可是我没说脏话、还用了敬语呢。

  张珂之惑,是许多社会新鲜人之惑。微信语音功能多余吗?要知道,微信本不是工作应用,而是社交应用。妈妈对孩子絮絮叨叨,斗大字不识一筐的小娃扯着嗓子催爸爸回家,热恋中的男女互相撒娇,这都是运用语音恰如其分的场景。当其因“便利”成为工作场景下的重要交流渠道,不离“便利”初衷才是使用时的第一要义。

  一条60秒微信语音,我全部听完需要60秒,无法快进,也无法后退。一旦我在第55秒因外界干扰、注意力分散而漏听一个关键词,唯一的选择是从头再听一遍。三天后,如果想回头确认一个细节,一不能用关键字搜索,二不能肉眼辨识,要找,那就花10分钟,把前后左右所有的语音听一遍。有人辩称自己普通话足够标准,对方可以将语音转化为文字,要那么方便,为什么你不直接使用语音转文字的输入法?你嫌机器不够智能,听转的文字还得手动修改,麻烦;这麻烦甩到别人手里,就成了“无意冒犯”吗?

  这60秒的信息,如果以文字形式发送,接收者需要的处理时间是,20秒。

  张珂们震惊于领导的苛刻,却从没有算过这笔时间和效率的帐。一个部门里如果有5个张珂,领导需要雇一个“语音收听员”方可分忧。张珂的主管,也算展现了职场老人风度,第一次收到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语音,还能容忍并回应;到第六、第七次,委婉表示自己在开车;最后的批评也并没有点名,如果不是张珂不服、找记者评理,别人还不知道身边有条情商负值的硬汉。硬汉既不是战地记者,也不是手术室门口的医生,不知为何如此腾不出时间打字;硬汉还自诩逻辑清晰、表达流畅,但恕我直言,一个二十来岁的新手每天迸发六七次的思想火花,在熟练工听来,就好比小学二年级学生向语文老师显摆作文技巧。

  人对人的冒犯,不止出言不逊这一种。浑然不觉的自私,跨越尺度对他人时间和精力的牵扯,是另一种。技术是无罪的,微信产品经理才没想到,你会用和妈妈相处的方式来对待同事。(记者沈静文)

编辑: 杨璇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