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央广演讲台]黑龙江电焊工张敬华讲述: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

2018-03-08 16:55: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3月8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两会特别节目《央广演讲台》昨晚(7日)嘉宾是全国人大代表、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货车分厂电焊工张敬华。1995年技校毕业后,张敬华被分配到货车分厂当上了一名电焊工,而这一做就是23年,她也亲眼见证了东北这些年来的变化。

  东北曾是新中国的“工业摇篮”,凭借着工业起步早、根基深的优势,东北早已经建成了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然而近些年来,东北面临的经济下行压力越来越大,面对的挑战也愈发严峻,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提到“东北制造”人们都有哪些认识?而又有哪些名字和品牌能让人印象深刻?

  河北听众:东北有鞍钢还有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我记得看一条新闻说的是我国的歼击机都是在沈阳飞机集团制造的。

  河南听众:提起东北的制造业肯定是长春一汽,解放牌汽车,可能全国人民都知道这个品牌。另外大连的造船,哈尔滨的机电厂,机械制造都非常强,有雄厚的工业基础。

  辽宁听众:东北企业,几乎共和国的第一都在东北诞生,第一辆汽车、第一架飞机、第一台锻造机,有名的黎明、沈飞、沈鼓、北重、沈阳机床、东北制药、沈阳化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企业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加大高技能人才激励。在全国人大代表张敬华看来,让东北制造业走出寒冬,更是首当其冲的事情。是怎样的经历让张敬华在焊工岗位如此坚定?又是怎样的力量驱使他对“东北创造”的未来充满信心?以下是张敬华的讲述:

  我是一名电焊工人,以前说到电焊作业,大家常常把它与烟熏火燎的工作场面联系在一起,让人感觉不是很体面。但对于我来说,它却是值得我为之奋斗一生的职业,在这个岗位上我找到了能让自己无限翱翔的广阔空间,获取着我认为最宝贵的自信心和正能量。

  1995年,我技校毕业被分配到货车分厂当了一名电焊工。当我满怀期待地走进车间,看到的是那些庞大老旧、嗡嗡作响的机器、简陋黑暗,连窗框都是木头的厂房、用铁皮拼接搭建的休息室、工人们自己制作的简易翻转机,这一切都让我有些失落。那时甚至觉得,只要工资照发就好。

  我对工作的转变源于单位组织的一次技术表演赛,当时觉得自己电焊干的不错就报了名,在比赛现场焊完后,我很好奇地跑到别的师傅那观看,师傅们焊的太好了,焊缝看起来赏心悦目。从那天起,我像着了迷一样练习电焊技术。只要一有空就找废旧钢板练习,上白班我就晚上下班练,上夜班我就白天练。我的焊接技术水平迅速提升,一起参赛的队员都比着劲练技术,现在因为我们分厂工人整体技术好、产品质量高,被外国公司指定订单必须在分厂来生产。

  现在我仍然是一名电焊工,但中车齐齐哈尔车辆公司却经历了“山乡巨变”,一排排整洁明亮的现代化联合厂房坐落在花园式工厂的马路旁,厂房里全亚洲唯一一条先进的柔性化底架生产线连外国人都驻足赞叹。

  2014年10月的一天,公司出口澳大利亚FMG矿石车即将投入试制。为考察公司的生产制造能力,外国监造提出各种各样的难题。我被指定接受焊接方面的考核。电焊机的电流电压显示器被外国监造用布遮住了,在场的领导和技术人员都为我捏了一把汗。我拿起焊枪,稳稳地焊完,我清晰的回答“电流135-140安培,电压16-18伏特,可用于立焊和仰焊。”外国监造当时就为我竖起了大拇指,连声说到“OK”!

  2014年到2016年是我们全公司职工最艰难的三年,在世界经济的影响下,我国铁路货车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但面对压力和困境,我们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度过了难关,2017年公司凭借正确精准的国内外营销战略,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一举“扭亏为盈”。“寒冬”已过,我们从“东北制造”大踏步地走向“东北创造”。

  时代在变,观念在变,中车齐齐哈尔公司走过艰苦奋斗、拼搏创新的历程,用汗水将历史改变。这里像我的另一个家,我一路看着公司从几十年前的老旧工厂,到如今以世界领先的9大系列300多个品种的各类产品,变成我国铁路货车行业的领军企业,生产出具有三项“世界之最”的FMG矿石车,在东北老工业基地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我们正在用汗水和智慧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

  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不能缺少技术工人和高技能人才。因此,今年我提出了《关于切实加大对技术工人队伍结构的重视,吸引更多年轻人选择技术工人职业的建议》的议案,希望通过取消技术工人职称晋级评定的年限制度、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等方式,鼓励更多年轻人学习技能。

  总而言之,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扶持下,中国中车和中车齐齐哈尔车辆公司正在以一个现代企业的卓然风范,为中国和世界铁路发展贡献着力量。

  这是我的故事,也是中车齐齐哈尔车辆公司的故事,更是东北制造业有关春天的故事。

编辑: 倪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