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中国之声 > 新闻晚高峰

希望工程25周年:辍学少年一封信促成建立希望工程

2014-12-22 16:32: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北京12月22日消息(记者王娴 杨宁 白杰戈)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今年是“希望工程”成立25周年。25年来,“希望工程”自助近五百万名贫困学生,成为中国公益事业的启蒙。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希望工程与“信”,这种几乎已经过时的通讯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希望工程从26年前的一封信起步;又因为“信”而受到质疑、面临挑战。中国之声特别策划:希望工程25周年,今天我们来关注一封信的开始。

  今年10月16号,安徽金寨希望小学的师生给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写了一封信。1990年2月17号,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李克强到金寨,为学校选址。这成为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而希望工程的开始,也跟一封信有关。1988年春天,河北涞源桃木疙瘩村的辍学少年张胜利和同学给县政协副主席,曾经做过老师的车志忠写了一封信:

  张胜利:我和吕成山给车老师写了一封信:车伯伯您家里打的粮食够吃么?

  信送到了车志忠手里:

  车志忠:他说,车伯伯您家里今年打的粮食够吃么?俺家穷,我还想念书,念出书来,像您一样,做一个为国争先的人。

  车志忠也写了一封信,把孩子们上学的心愿,告诉了省政协和后来的中国青基会(团中央)。他没有想到,这成了“希望工程”的开始。

  1989年11月,天津塘沽区实验小学的二年级学生周桐成为第一个给希望工程捐款的学生,参与创办希望工程的李宁介绍:

  李宁:他写了一封信,然后把钱给汇过来了,说这个钱是父母给他买变形金刚的钱,二是他要帮助他同龄的小伙伴能够上学。我还真是想看一看今天的周桐。

  身在天津的周桐在电话里说:

  周桐:当时想得比较简单吧,觉得自己的生活比较好,就看到公益广告宣传片里,其他的小朋友过的不是很好,就觉得自己有能力去帮助。

  给希望工程捐款的不只有周桐这样的小学生。1992年,邓小平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名义,先后两次捐款5000元,希望工程用这些钱资助了邓小平曾经战斗的地方,广西百色地区的25名失学儿童,壮族女孩周标亮是其中之一。

  周标亮:也感到很意外,因为他住在北京,离我们这个偏僻的小山村这么远。

  第二年,周标亮代表25名受捐助的同学,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信,汇报学习和生活情况,承诺会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25年来,希望工程已经累计募集捐款超过百亿元,先后建起18396所希望小学,资助贫困学生495万人。希望工程成为中国公益事业的启蒙,而公益事业的发展伴随争议。希望工程就曾经出现“假信事件”。时任中国青基会秘书长徐永光回忆说:

  徐永光:差不多在2000年的样子,这个是捐款到了,乡里面,一个乡里面管教育的一个干部,制造了7封假信,给7个孩子,他呢,搞了7个假信给捐款人,最后捐款人看出了破绽,看出了破绽之后就去追,这说明管理还有盲区,没有盯住最后这么一米,最后是在教育部门被一个人贪污了。这个事发生以后,我们就搞了一个直通车的模式,捐款一定要直接到孩子手里,差错会有的,如果有差错我们一定会去纠正,去改。

  在网络时代,写信的人已经少了。而面对点对点捐助和互联网公益的冲击,徐永光认为,希望工程也应该做出改变:

  徐永光:对青基会,普遍的看法,公众的看法,公益界的看法,都一致的:它的影响力在下降。希望工程的未来就是要通过互联网新媒体重新回到人们的心中,回到每一个人的心里,就是有这个条件了,那看你怎么能回来,回来你就要改变你自己。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王旭东说,公益事业必须努力提高公信力:

  王旭东:一个是充分的信息披露,不光是对捐赠人,还有要对广大的社会去披露。第二点,我们公信力的建设,要有公民的参与。

  今年10月28号,金寨希望小学的学生,也收到了李克强的回信。信中说:这么多年,你们锲而不舍践行一个朴素理想:让每个孩子不再因为贫穷而失去课堂。这也是政府的职责所系,我们的努力殊途同归。

编辑:任芳作者:

头条推荐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