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10日消息(记者鹤佳)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近日,浒苔绿潮再次在山东青岛出现。2007年以来,浒苔绿潮连续17年暴发,并在山东南部沿海出现,影响到山东近海生态环境。

目前,青岛浒苔处置工作已经取得明显成效。海上打捞浒苔约24.68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4万吨;陆上清理浒苔约6072吨,较去年同期减少约5万吨。岸上清理量与海上打捞量比为1:41,创历史同期最低水平。

浒苔绿潮为何年年都会在青岛海域暴发?除了让海边味道腥臭,还有哪些影响?今年浒苔影响青岛市管辖海域时间较往年延迟了15天,有哪些有效的防治手段?

 

不止腥臭,危害广泛

浒苔是一种有着极强环境适应能力与繁殖能力的石莼科、浒苔属的大型绿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颜天研究员介绍,与去年相比,今年的浒苔绿潮情况相对严重,但与2008年左右最初暴发时相比,近年来的绿潮情况已经大大减轻。

此次浒苔绿潮在青岛沿海区域的分布也与之前有所不同。过去主要分布在西海岸,且密度较大,而此次分布在偏东位置,虽然面积较大但密度小。

浒苔绿潮出现的海域通常会有腥臭味。颜天介绍,这种腥臭味是由于浒苔在腐烂过程中产生了硫化物。与浒苔绿潮造成的其他危害相比,腥臭味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首先,浒苔绿潮会破坏近海环境和沙滩,严重影响当地旅游业发展;其次对于养殖户而言,浒苔绿潮会导致水体缺氧,造成海产品养殖的损失;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空间也会因此受到影响,造成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浒苔绿潮严重时,甚至对水上运动和航道也会造成影响。

占尽天时地利,绿潮不意外

颜天表示,青岛海域浒苔绿潮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海洋生物学的基础来看,浒苔绿潮的形成有着浅滩特定的种源。大部分类型的浒苔为定生,在海边固着生长,而形成绿潮的浒苔种类特殊,科学家称之为“漂浮生态型”。

其次,江苏等地渔民广泛开展的紫菜养殖,其养殖筏架拦截部分浒苔,起着附着放大的作用。

第三,海区高营养盐的特性使得“漂浮生态型”浒苔快速生长,造成绿潮范围的大面积扩增。

此外,动力输运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夏季正当自南向北的亚洲夏季风盛行,在风与风生表层流的作用下,起源于苏北浅滩的“漂浮生态型”浒苔逐渐向北漂移,并在山东半岛堆积。

“浅滩特定种源、养殖筏架附着放大、海区高营养盐扩增、动力输运,这4种机制对于绿潮的发生缺一不可。”颜天说。

科学“打浒”如何对症下药?

浒苔绿潮的发生机制明确后,有关部门也相应地制定了防控机制,其中最重要的是针对减少浒苔绿潮的生物量,制定了“三道防线”防治措施。颜天解释道:“从动力输运角度,我们很难去调控风,富营养化短期内也无法缓解,因此防控的核心就是生物的来源。”

第一道防线,是在青岛附近设置拦截网,抽取大型渔船进行打捞。第二道防线,是在江苏与山东之间进行前置打捞。由于浒苔入海后生物量会倍增,且散开后更难以处置,因此前置打捞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道防线最为重要,各部门协调联动在源头进行防控,减少养殖企业浒苔入滩、竹竿入海。

除了国家部门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作为工业和养殖企业,也需要平衡好产业和海洋保护的关系,尽可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而作为普通市民,颜天表示,则需要提高海洋保护意识。

编辑:顾涵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