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1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2月28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一号”在广东珠海顺利完工,标志着我国在超大型海洋油气平台导管架设计建造技术上取得新突破,开创了我国中深海油气资源开发的新模式,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升深海资源开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导管架相当于固定式海上油气平台的“基座”,用于支撑平台的庞大身躯与巨大吨位。“海基一号”总高度达302米,与北京国贸大厦高度接近,重量达3万吨,所用钢铁可以制造一艘中型航空母舰,是亚洲首例300米级深水导管架。“海基一号”将服役于我国南海东部陆丰油田群“陆丰15-1平台”,平台上部组块重1.1万吨,甲板面积达7700平方米,平台建成后,将刷新我国海上原油生产平台的重量纪录。

“海基一号”是怎么被建造起来的?如何将这一庞然大物由陆地运输到海里?“海基一号”的成功建成有何意义?

 

“海基一号”如何被建造?

“海基一号”是目前已经建成的亚洲第一深的深水导管架,它的总高度大约为302米,与埃菲尔铁塔的高度相近。用钢量大概为3万吨,所用钢材相当于一艘中型航空母舰的钢材用量。“海基一号”的外形类似于细长形的金字塔,它的顶部是一个约18米×12米的长方形,底部是一个大约100米×100米的正方形。

经过15个月的设计和24个月的建造,“海基一号”成功“出世”。中国海油陆丰油田区域开发项目经理高爽表示,这是我国第一次开展300米水深导管架的设计建造,为了建造这一庞然大物,团队采用了卧式建造方式,即让“海基一号”先平躺着搭建在陆地上。为了配合导管架的大吨位结构,建设团队利用多台吊机进行联合吊装,将超大型结构物的尺寸控制在可以吊装的范围之内,经过208次大型吊装,“海基一号”整体的框架逐渐建成。

“海基一号”的所有结构基本依靠焊接方式连接而成。焊接虽有利于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但也存在不少技术难点。“海基一号”体积巨大,高空的焊口多,焊接精度难以把控,且夏季的高温、台风等天气也给施工作业和安全管理造成不便。因此在设计之初就要精准考量,确保测量精度准确,在正式施工时严格按照工序进行,才能确保将建造精度控制在毫米级别。

“海基一号”建造完成后如何入海?

“海基一号”建成后,施工团队会利用拉力千斤艇将它从陆地建造的滑道上拖拉到海洋工程驳船上。拖拉到船上并装船固定之后,驳船会运载着“海基一号”到达陆丰油田所处的海域。到达后,驳船通过压排载将“海基一号”以一个合理的角度滑移下水。“海基一号”滑移到水上后会漂浮在水面上。“海基一号”虽有3万吨重,但通过精密的浮力计算可以使它像在陆地上一般平躺着漂浮在水面上。

成功滑移下水并漂浮后就要将它立起。“海基一号”从表面上看是一个钢架,但其内部实际上有许多舱室,这些舱室类似潜水艇的水舱,可以通过往这些舱室里注水改变“海基一号”的重心,从而缓慢地将“海基一号”由平躺状态变成竖立状态。

之后再通过两条工程船耗时21天左右协同完成打桩、灌浆等一系列作业,使导管架稳定地坐落于指定位置。

“海基一号”的成功建设有何意义?

南海陆丰油田的水深从200米到400米不等,“海基一号”对于南海陆丰油气资源的开发具有深远意义。同时,“海基一号”的成功建设标志着我国首座300米水深级别导管架的成功应用,也标志着我国已经掌握了深水导管架的设计、建造和安装技术,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动国内油气增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海基一号”的设计建造帮助我国积累了丰富的大型海洋油气平台深水导管架的建造经验。除了“海基一号”外,尺寸更大的深水导管架——“流花11-1”平台导管架于去年末在珠海开工建造。高爽表示,在深水导管架领域,我国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依托“海基一号”深水导管架,我国希望形成一套深水导管架设计、建造、安装的指南,规范我国在200米到400米这一水深区域的油气开发,利用深水导管架作出更多贡献。

监制:梁悦

记者:鹤佳 杨扬

编辑:潘雨薇 杨冉 刘飞

编辑:郑皓月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