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19日消息(记者冯烁)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今年的“618”,以39天超长战线、四大节日连环“轰炸”,创下历年最长纪录。取消复杂的满减规则、AI工具助力商家降本增效等成为今年“618”的新亮点,持续激发消费热情,释放消费潜力。当电商大促的竞争回归到产品力与经营本质,“618”会走向何方?AI工具促进电商全流程“智变”,能否激发新消费动力?
告别复杂的促销规则 “618”卖得怎么样?
今年的“618”,堪称电商界的“耐力赛”——从5月13日鸣枪开跑,到6月20日才冲线,整整39天的超长战线。今年大促活动亮点频现,以更长的促销周期、更简单的促销规则、更多元的促销渠道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从活动机制的角度看,今年各大平台确实拿出了诚意。淘宝天猫放弃沿用多年的“满减凑单”,变成“官方立减”,相比于往年,消费券的门槛也更低了,再叠加国家补贴和平台百亿补贴扶持,力求给消费者直接的价格体验。京东、抖音电商也同样主推直降和补贴的直观促销形式。
当以旧换新遇上“618”,来自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的林星宇告诉记者,国补优惠和平台优惠叠加,给老百姓带来了真金白银的实惠。
林星宇说:“今年‘618’活动,我的购买热情很高。毕竟好多东西确实比以前划算很多。我换了台电脑,叠加各种补贴和优惠,比平时便宜了1000多元到2000元。”
在广东省云浮市一家数码产品销售门店,货架上新款手机、手环、电脑等产品琳琅满目,客流源源不断。门店销售人员介绍,近年来,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商品的品质、性价比以及售后服务,不再容易被“复杂折扣”的促销手段吸引。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分析,大促走过这些年,电商平台不断在模式上下功夫,到今天已经形成了货架电商、即时零售、直播电商三驾马车。
欧阳日辉说:“电商节由原来的大卖场,逐步转向新产品、新服务的试验场,培育新业态、新模式的探索场。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是消费者变得越来越理性,商品越来越丰富。”
依托大数据的精准洞察与直接触达消费者的能力,电商不仅能快速响应需求、让供需匹配更高效,更开始反向赋能上游生产端——从“被动接单”到“主动创新”,从“服务消费行为”到“创造消费需求”。
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专家委员会专家李鸣涛说,当电商成为产业创新的“幕后推手”,一场由数据驱动的消费升级浪潮已然来袭。“电商最大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更直接地触达消费人群,同时有大数据的支持,可以更好地理解需求、对接需求,让供需匹配更加精准,这是电商除了渠道价值、市场价值之外很重要的价值。有了这样的能力,我们可以更好地赋能上游产品生产企业,让他们的创新更加有针对性。同时,电商从服务消费行为过渡到引导消费,也就是我们通过创新产品去激活新的消费意愿。”
AI技术成为电商在大促期间突围的“新武器”
如果电商的大数据能力是供需精准匹配的“指挥棒”,AI技术则是这场消费革命的“加速器”。今年,AI技术成了电商在大促期间突围的“新武器”,从选品到客服,从营销到物流,AI几乎重塑了电商的全流程。
小红书的AI工具能根据用户历史浏览数据,自动生成“专属好物清单”短视频;淘宝天猫提供了覆盖商家经营全链路的多种AI提效工具。其中,“图生视频”是淘宝面向商家最新发布的AIGC产品,商家只需上传一张或多张商品图,就可以自动生成最长20秒的动态短视频,大促期间可大幅提升素材制作效率。这波操作,让商家们直呼“AI比我更懂我的客户”。
此外大量AI客服也进驻各大电商平台,有消费者表示,在日常订单查询、物流进度追踪等简单咨询场景中,AI客服展现出高效优势。然而,当面对复杂咨询时,AI客服的短板则暴露无遗。
来自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的消费者赵女士就遇到过此类情况。“618”期间,赵女士想购买一款电动牙刷的替换刷头,但在与AI客服沟通时,发现AI客服只是重复产品页面已有的介绍,无法根据消费者的问题给予回答。
尽管当前AI技术在电商领域的实际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在复杂场景下的语义理解精度不足,以及部分中小商家因技术门槛高、数据资源有限而难以充分受益等问题。但欧阳日辉指出,AI在电商领域的潜力远不止于现状。未来,AI将深度渗透至消费者、商家与平台三大核心主体,构建一个由技术驱动、数据互联、需求精准匹配的全新电商生态圈。这一生态圈的成型,将重塑电商产业的价值分配逻辑,推动行业从“流量竞争”迈向“技术共生”的新阶段。
欧阳日辉说:“从消费者来讲,消费者会用人工智能进行选品;商家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对消费者进行精准画像,对不同的商家精准地推送不同商品,能够提升效率;对于平台来讲,它利用人工智能对于平台的经营管理、决策都会发生巨大变化。”
在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董菲看来,AI技术和电商平台的牵手还将进一步助力中国品牌走上智能化突围的道路。
董菲说:“在AI浪潮中,中国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技术参数对标,而在于对本土用户需求的精准解构。AI是效率革命的工具、是安全与健康的守护者、也是生活方式的表达载体。当技术回归‘解决真实问题’的本质,中国品牌方能在智能化转型中确立生态主导地位。”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