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12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李杨)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高考结束了,当考生们满怀期待规划未来时,诈骗分子或许正悄然布下陷阱。诈骗分子通过群发“提前查分”短信,盗取个人信息、骗取钱财;还有诈骗分子会伪装成高校招生办工作人员,用极具蛊惑性的话术诱骗家长。警方梳理了一批高考之后的典型骗局,提醒广大家长和考生注意防范。

 

近期,有诈骗人员利用“名校培训”“预先录取”等为诱饵实施诈骗。江苏昆山市民张女士就收到某社交平台弹出的好友申请,点进去一看,发现是自己“女儿”的新号。网络对面的“女儿”称自己要参加一个所谓的“名校专家”培训班,正在试听,感觉效果很好,需要缴纳“保证金”锁定名额。

昆山市公安局民警李媛介绍:“‘女儿’发来了负责报名的所谓‘教务处主任’的社交平台账号,张女士添加后,‘教务处主任’提供了《预录取通知书》和收款账户,表示报名参加需要先缴纳3万元的费用,张女士便尝试进行转账。之后与学校老师电话核实,发现对方是骗子,立即报警。”

民警提醒,切不可轻易向陌生账户转账汇款,一旦发现可疑情况或被骗,请立即拨打110报警。

同时,警方发现,在各类重要考试结束到出成绩期间,各类查改分骗局也屡见不鲜。

盐城市射阳县公安局城北派出所民警董友佳介绍,盐城的小张就在参加完考试后,落入了骗子的圈套。“受害人突然收到一条声称‘内部渠道提前查分’的短信,便添加了短信中的社交平台账号,向对方咨询提前查分事宜。”

很快,对方告知小张本次考试未能通过,并表示若想及格,缴纳3600元就可以在系统后台改分。毫无防备的小张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随即转账支付。

小张说:“我当时觉得这件事情很不靠谱,就是抱着侥幸心理。后来对方让我继续转账10000元的时候,我就不再相信对方了,直接就去派出所报警了。”

针对这类案件,董友佳提醒大家,招生考试的成绩发布流程往往有其规范,不要轻信他人的“小道消息”,更不能看到一些信息后,就想着“走后门”“托关系”。“各类考试不存在提前查分、违规改分的操作,此类‘查分、改分’信息均为诈骗套路。广大考生务必提高警惕,切勿轻信此类信息,一旦发现可疑情况,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江西省教育考试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熊礼淼进一步解释,声称有“内部指标”“补录名额”,要求支付“打点费”或“保证金”都不可信。高校招生录取严格遵循公开透明程序,不存在任何“内部指标”或“特殊渠道”。

熊礼淼表示:“请考生及家长务必保持警惕,谨防非法机构和不法分子以有所谓的‘内部指标’等为幌子实施诈骗。关于高考的相关信息,我们会及时通过官方平台发布,请广大考生和家长密切关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以及各地教育部门和各高校官方平台发布的考试招生权威信息,拒点不明链接,拒信非官方渠道信息。”

还有些不法分子打着高考招录和考生填报志愿的主意,设下电信网络诈骗陷阱,就等着考生和家长上钩。根据广西南宁警方对历年来高考后电信网络诈骗类型的统计汇总,有几类诈骗十分常见。

比如填报高考志愿前,诈骗分子会盯上考生家长迷信志愿填报咨询机构的心理,假借高考填报志愿咨询机构的身份进行诈骗。

南宁市公安局明秀派出所副所长吴锋表示:“一定要认清填报志愿主办机构,学校会有专门的通知,考生及家长要按照学校的通知前往填报地点。对于社会举办的收费性质的志愿填报咨询服务活动要提高警惕,所有的高考政策及信息,一定要以官方公布为准。”

此外,吴锋还提到,高考后不少学生选择出国留学,诈骗分子就利用考生家长求学心切的心理实施诈骗。他们会通过虚假公司注册信息伪装成跨国留学中介公司招募留学生,骗取中介费用或留学金。“如果考生选择留学机构,要选择规模较大、证照齐全、市场信誉好、经营状况佳的留学中介。在缴纳中介费用时,一定要谨慎看清合同,不要被机构所谓的‘优惠’‘折扣’冲昏头脑。”

除了这些涉考诈骗手法之外,一些希望利用假期为自己将来上高校攒一点生活费的考生,公安机关特别提醒,更加要提高警惕,不要落入“挣快钱”的骗局。

安徽省铜陵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民警李园园介绍,最常见的案例是“网上刷单”,足不出户月入过万,往往能吸引到不少学生。诈骗分子一开始给一些报酬,等事主深信不疑后,便诱骗其不断刷单,不再返还本金和给报酬。

李园园表示:“我们提醒广大考生,不要在社交媒体随意晒出包含准考证号、身份证号等信息的照片,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电信网络诈骗手法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记住‘三不一多’原则: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如有诈骗疑问,可以拨打反诈专线96110咨询,如果被骗,请立即拨打110报警。”

广东省中山市公安局侦查中心反诈民警闻一凝表示,所有骗局都围绕一个“钱”字,凡是涉及钱财,考生及家长一定要高度警惕。

在网上看到虚假刷单、点赞、关注任务,后期会以解冻、连单等借口要求大额投入,或以“高额佣金”“借用几天无风险”等名义诱骗出租、出售、出借自己的银行卡、手机卡或第三方支付账户,通通不可信。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作为考生和家长都应该明白,每个省的考分是同一时间公布,没有提前公布的可能。

储朝晖表示:“考生和家长尽可能避免上当受骗,没有必要急于早几个小时、早一天、早两天知道信息,也不需要为此操心。招生批次以及招生时间是统一安排的,各个批次的招生都有时间节点。”

至于更改考试成绩,在储朝晖看来这更不可能。

储朝晖介绍:“不能相信一些机构说可以改分,这是完全不可能的,改分也要有依据。现在各省的判卷都有规范的申诉程序,如果觉得自己的考分与自己考的情况有明显差距,走正常渠道是可以申诉的,可以申请去查的。”

储朝晖提醒,现在高考招生录取的环节比较多,请家长和考生一定要参考官方渠道的信息。“第一,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侥幸心理可能是希望,但未必是真实的。第二,对于各种信息、各种渠道,涉及要交钱的,都要谨慎,包括报考志愿,包括一些机构说可以通过AI来帮助填志愿,效能都是有限的,最关键还是要自己了解所报考的学校,不要简单地相信一个方面的传言。还有就是涉及有某一个特殊机会的时候,一定要把信息搞准,不能上当受骗,希望各位考生和家长在高考招生的过程当中能够顺利。”

编辑:丁骁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