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26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任梦岩)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相信不少有车的朋友们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车险到期前,总会有不同渠道的保险业务员打来电话,推销车险产品。近期,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热线400-800-0088陆续接到很多车主的反映,他们打算买的是车辆商业险,实际上买到的却是所谓的“统筹险”。出售统筹险的公司名称里含着“泰康”“平安”等字眼,以正规保险公司的名字混淆视听。

“车辆安全统筹”本是限于运输企业内部的互助,每位成员缴纳一定费用,出事故的司机可以从这笔费用中获取赔偿。但是目前很多企业注册机动车安全统筹业务,是通过保险中介在各地销售此类产品。

一旦购买此类“统筹险”,发生事故后往往无法赔付,公司也联络不到,起诉后即使胜诉,也早已没有可执行的财产。目前,此类名为“统筹”实则变相销售违规保险的公司已经超过2000家。保险事关每位车主的利益,违规保险谁来管?

 

上个月,山西李先生的车险即将到期,一位“人保”车险业务员联络他说,从他那里买车险价格更低。李先生交完钱才发现,只有交强险是人保的,商业险变成了“统筹”,销售方是“国昌(深圳)交通安全统筹服务有限公司”。

李先生说:“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知道我的车险快到期了,添加我的联系方式,跟我说他们是人保卖车险的,他们家的车险是第三方渠道,价格更优惠,现在是代收,他会交给人保,放心就行,然后我就支付了,发过来的保单是国昌统筹的保单。”

江苏的韩先生也是同样的情况,车险即将到期,一位自称是“平安车险”业务员的人联系他,以价格优惠吸引他购买车险。在支付了4000多元后,韩先生才发现自己买的是“平安创惠(海南)安全统筹服务有限公司诸城分公司”提供的“车辆统筹服务”,并非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保险。韩先生要求对方退款,却只退了70%。

韩先生说:“宣传的都是平安保险大公司,(买了)我查不到,逼急了之后才说是平安创汇统筹,我交款之后查他的收款方,是我付款的前一天刚注册的公司,退款只有70%。”

记者根据受访者提供的保险销售联系方式添加了销售人员,沟通过程中,对方一直声称销售的是“平安车险”。

“平安”销售:我这边是平安公司的,平安车险,选择大公司是有保障的。行驶证照片发我一下给您审核出单,包含车损是20多万,三者100万。

记者进一步追问买的是保险还是统筹时,对方强调,公司培训告知,统筹也是车险。

“平安”销售:我们是平安车险的,是代支付的,出的保单都是出当地的,付款到平安公司,统筹车险不是车险是什么?车险是车险,保险是保险,公司这么培训的。

记者调查发现,使用类似套路的销售员还有很多。比如,山东司机于先生买到的是假“泰康”的统筹。

于先生说:“一个业务员加我联系方式,我问他是什么保险,他说是泰康保险,报完价,价格合适,扫二维码给他付钱,发的合同上名称就变成泰康(海南)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了,它的名称、售后全都打着保险(旗号)。”

记者找到这位销售人员,对方始终表示自己卖的是“泰康保险”。

“泰康”销售:我们这边是泰康的,付款也是直接付给公司。

记者:能给我开出泰康保险的单子吗?是商业险吗?

“泰康”销售:就是泰康的,我们这边是泰康的专门做线上的一个渠道,是商业险单独一个“三者”。

也有销售员在卖“人保”车险,从开出的“保单”看,却是“中安深圳交通安全统筹服务有限公司”的统筹服务。

假“人保”:放心,是正规的人保,正是因为有这个活动,商业险部分才可以优惠折扣,后期如果说有售后,也都是人保直接给您做,都是打95518。

如果消费者买了此类“统筹”没有及时发现,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当事双方的权益都无法保障。

 

江苏的韩先生通过黑猫投诉反映,他的车被一辆购买了“车森保统筹险”的车辆碰撞,对方全责。起初,他和4S店都认为这是一家小型保险公司,还联系了“车森保”定损员出险。但这家公司迟迟不给4S店付款,后来联系不到该公司,事故发生已近半年,车还留在4S店。

韩先生说:“6月份的事故,当时联系了定损员,维修金额都确认了。车森保那边答应最晚45个工作日赔款,现在打他们电话一直不接。”

天津的于先生有一支小型运输车队,2020年从汽贸公司买车时,同时买了中顺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的“统筹险”。结果,车队车辆出现事故时,公司以各种理由不进行全额理赔,随后直接“跑路”。

于先生说:“我们花的钱数跟人保就差了200块钱,我们认为是小公司,他(销售)说这都是保险没问题,肯定能赔。我这出了两起大事故,当时判给死者家属62万多,他们(中顺)就认赔10万。如果不同意的话,就等着,最后没办法,我们同意了,(让我们)提供证据,我们也都给准备了,刚开始还跟我们联系,到后来也不了了之了。”

记者通过天眼查查询中顺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资料发现,这家注册地在河北石家庄的公司是2220起民事诉讼的被告,另外还有涉及执行的案件1467起,总金额超过2.7亿元。原告遍布全国多地,注册地址早已人去楼空,企业被列为经营异常、失信被执行人,法人代表被限制高消费。企业法人代表吕某某在公司成立时,刚满20岁。

以上提到的“车森保”“国昌统筹”等公司,经记者实地核实,都不在注册地址运营。记者辗转找到国昌(深圳)交通安全统筹服务有限公司运营者的电话,对方表示,公司没有跑路,只是不在注册地运营,此类业务也不受监管。进行违规销售的,都是下面的代理。

国昌统筹:实质是一样的,保险公司三者险、车损险,我们叫三者统筹、车损统筹,它是叫法不一样,我们收费也低。统筹是不受国家监管的,在网上冒充人保、平安的人,收完单,你就找不着人了。统筹有对接的渠道团队,就是为了揽业务、多出单,把这个事就弄成了这样。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都表示,他们只能监管合规持牌保险企业,此类“统筹公司”不在其监管职责内。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则认为,这些公司实质上已经涉嫌违法违规从事金融业务,应该由专业金融监管机构负责。

 

记者拨打了“平安创惠(海南)安全统筹服务有限公司诸城分公司”企业注册地山东潍坊的12345热线,记者刚提及“平安创惠”,工作人员就表示已经接到了大量车主的投诉。

潍坊12345:平安创汇,反映的挺多了,实际就是一个诈骗公司,主要是在诸城这边有注册,但实际上并没有在诸城有实际经营场所,职能部门也遇到对接到空壳公司的问题了。其民事责任应该由总公司予以承担,或者按照诈骗案件,直接向当地派出所报警。

记者向潍坊市公安局电话咨询,工作人员表示平安创惠并没有跑路,警方可以联系到对方并要求其退款,很难定性为诈骗。

潍坊公安:如果退款我们只能给你联系他们老板给你退。

记者:他涉嫌诈骗吗?12345说已经涉嫌诈骗了。

潍坊公安:它不涉嫌诈骗,因为公司存在,而且人家都正常办手续了。这个都在工商局,人家都“挂号”了,我们立不上案。

记者拨打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潍坊监管分局12378银行保险消费者投诉维权热线,对方表示,他们只能监管有正规牌照的保险公司,“统筹险”并非他们的监管范畴。

潍坊监管分局:统筹保险不在我们的监管范围之内。

记者:卖给我的时候跟我说的是保险。

潍坊监管分局:它是保险,但它不是保险公司,我们没有给它发证,我们监管不到它,不在我们的监管范围之内,你可以向市场监管局反映。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海南监管局12378热线也表示,需要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

海南监管局:统筹公司不在我们系统登记的。

对于这一现象,某省会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企业都是利用各地“一网通办”便民服务,通过书面提交资料成立的公司,并不在注册地运营,市场监管部门很难有效监管,应该由金融监管部门落实监管。“我们是属于前置(审批),你来申请营业执照,我们就会放低门槛,给我们的有身份证、书面材料等,符合我们对这种形式的审查,就会给它批。这些都是由行业主管部门来管,不能说只管有证的,不管没证的。”工作人员说。

针对大量统筹企业不在实际注册地运营的问题,这位工作人员表示,市场监管部门能做的是收到投诉举报,查明后将其列入异常经营名录,但只要企业需通过办理住所变更登记后重新取得联系,就可以提交资料申请解除异常名录。他们在规定职权内,无法因为某公司投诉较多而将其注销。

在保险行业有30多年从业经验的保险专家白玉玮告诉记者,他关注此类“统筹险”已有多年,其销售范围从一开始的汽车运输行业内部销售,逐渐向网约车、出租车司机等商业保费较高的群体扩散,再到如今大面积通过保险中介向普通车主推销,已经到了必须踩下刹车的时候。

白玉玮表示:“统筹公司的统筹单,它的格式、内容其实都是照抄保险公司的。一些统筹公司只计提统筹费的10%作为赔款准备金,这是远远不够的。它们完全没有遵循保险的责任准备金的计提规则、运营规则。这种情况下,一旦它赔穿或者有赔穿的迹象,有可能这个平台就携带资金跑掉了。因为它不是特许经营的,去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就可以干这件事情。交统筹费和交保费是一样的,一旦涉及资金的汇聚,它就是一种金融模式了,变成一种市场化的金融组织形式,没有一个专业监管领域把它系统性管起来,可能会爆发系统性风险。”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保险学系教授朱铭来认为,不少统筹公司都通过工商注册登记了“机动车安全统筹服务”业务,相关部门想要有所行动,监管的第一步,应该先把此类企业注册的口子堵住。

朱铭来表示:“如果要算金融类的话,工商注册的时候就要把它卡住,这个东西是不允许的,必须得到金融部门备案才行,要想处理需要我们市场监管和金融监管联合下发文件,就能够把它管住。”

2020年,原银保监会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局在官网发表了《非法商业保险活动分析及对策建议研究》,这一理论研究指出:“网络互助平台本质上具有商业保险的特征,但目前没有明确的监管主体和监管标准,处于无人监管的尴尬境地。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需要适时完善保险监管政策和监管技术,及时、准确打击非法商业保险活动,保障保险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切实维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

以车辆统筹为名,实际销售车辆保险的违规企业不断涌现,什么时候能补上这一监管空白?中国之声将继续关注。

编辑:苏晓静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