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20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韩雪莹)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年来,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社会事务频繁进入校园,公众号关注、网络投票、APP答题等任务层出不穷,老师时刻在忙,忙的却未必是教学。为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今年4月,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对开展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为中小学教师减负专项整治工作作出部署,要求集中整治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和工作随意进入校园情况,以及社会事务进校园过程中重留痕轻实效的形式主义,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

5月起,江西宜春率先列出《社会事务进校园事项“十五不得”》和《社会事务进校园“白名单”》,明确要求未列入“白名单”的社会事务进校园,必须要经过当地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审核同意。据教育部门初步统计,截至10月,进校园的社会事务减少了九成以上。如何避免形式主义,真正为校园和教师减负?

 

记者采访了解到,过去,要求中小学教师巡河打卡,在学校“拉人头”完成点赞、投票、下载APP,拍照留痕等任务在多地普遍存在。种种摊派下来的非教学任务频繁进入中小学校园,加重了教师负担,也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江西省宜春市宜阳学校语文教师刘琨回忆,作为一线班主任,此前,社会事务要占据她六至七成的工作精力。

刘琨说:“比如我们之前有一些答题活动,要求班上的孩子都参加。我们一般布置由孩子在家里完成,家长给予一定的帮助,但是有的孩子父母不在家或者在外地工作,也有家长年纪大了不会操作手机、不会输入账号密码,就反馈给老师帮着弄一下,这个时候就要带着孩子到学校机房里答题。答题成绩也有要求,如果分数没有达标,还需要重新学习和答题。有时候一个通知比较急,两三天之内就要完成,老师每天要在学校和班级群里督促孩子,提醒他们完成。有时候家长不理解,会对老师发牢骚,老师还要做情绪疏导员。一而再,再而三,老师的工作量有一定增加。”

今年5月,宜春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市开展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为中小学教师减负专项整治工作,其中专门列出《社会事务进校园事项“十五不得”》,明晰各类考核评比、社会事务等与学校的边界,例如:不得工作刚安排就开展督查检查评比考核;城市创先评优活动涉及中小学校的,不得安排教师上街执勤、值守或参加其他与教师职责无关的工作;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各种网络投票、微信公众号关注、注册及使用APP等活动,不得强制要求中小学校和教师参加等。

宜春市万载县马步乡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王娇娜坦言,在“十五不得”公布之前,县里就多次在学校开展调研,与一线教师进行座谈,了解老师压力大的来源。在王娇娜看来,县委、县政府和学校管理方的“双向奔赴”虽然为基层减负开了好头,但因为没有明文规定,想真正落实还存在一定难度。有了《社会事务进校园事项“十五不得”》,破解校园形式主义有了推手,“十五不得”中的每一个“不得”,都是一线教师的众望所归。

王娇娜表示:“当时我们就感觉是一场及时雨,也是给我们在减负上解开枷锁的钥匙。有一个开玩笑的说法,‘除了畜牧水产局,其他局都能给我们下达任务’,虽然没有那么夸张,但是老师们还是期盼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让自己静下心来教学。现在很简单,我们就拿出管理办法来跟他讲,‘我们是按照规定来办事’,我们拒绝他的时候,相对来说更顺畅。”

以社会事务进中小学为代表的校园减负课题,反映的实际是基层权力运行边界不清、行政权力惯性延伸的问题。宜春市教育体育局人事师资科科长梁恒亮告诉中国之声,当地《社会事务进校园事项“十五不得”》和与其同步列出的《社会事务进校园“白名单”》,“一黑一白”,共同构筑起一道“防火墙”,将与教育教学无关的社会事务拒于校园之外。

梁恒亮说:“原来有些社会事务,确实没有经过教育行政部门,有的时候可能直接到某个学校,跟学校打了招呼,有的学校因为话语权小,磨不开面子,社会事务直接就进入校园了。但是现在我们出台了‘白名单’和‘十五不得’之后,学校就有底气了,凡是社会事务,如果不在‘白名单’范围之内的,一定要通过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审批,这样无形中就给学校减轻了很多压力。”

除去暑假,宜春市的相关举措落地实施至今仅四个多月,就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梁恒亮透露,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没有接到“白名单”之外需要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审批的进校园的社会事务。

而宜春之后,今年7月,《关于公布江西省2024年省级层面中小学社会事务进校园白名单的公告》发布,明确实行中小学(含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中职学校)社会事务进校园白名单准入制度,未列入白名单的社会事务不得进入校园,并确定12项省级层面社会事务进校园事项,包括文明校园创建活动进校园、先进典型宣传进校园、健康科普进校园、法治教育进校园等。几乎同时,全国各省(区、市)均公布了进校园“白名单”,通过“叫停一批、规范一批、整合一批、提升一批”,大力压减进校园事项。

刘琨说:“确实轻松了很多,包括我们学校前两周都还在统计从这个学期开始学校里面有哪些社会事务,把表格发给我们,我们都填不出来。”

不过,刘琨觉得,在减少甚至杜绝“疲于应付”之外,“白名单”的另一重意义是为老师们提供更广阔的视角,让她们有更多机会解锁属于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

刘琨告诉记者:“我们学校有一个马上就要来开展的‘白名单’活动——‘幸福教育进万家’,是一个孩子心理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宣讲,老师们其实也没有额外的工作压力,又能够听到专家讲座。之前我对接了博物馆,来学校做地方文化讲座,博物馆的讲解员能够进校园,我觉得对孩子来说也可以增加热爱家乡的情感,老师也能够‘充电’。”

提到“白名单”的意义,王娇娜则更着眼于孩子的成长。她说:“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变成更好的自己,所以除了课内,课外这些有益的比如心理辅导、法治课程等,其实是对学校教育一种很好的补充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利的、对学校教育某一些缺失方面有补充的,我觉得都可以纳入‘白名单’,进入我们的校园。”

教育最怕折腾和打扰。“把宁静还给学校,把时间还给教师”,梁恒亮认为,这不仅是教师的呼声,也是对教育发展和孩子成长最好的支持。“通过我们建立这种长效化的工作机制,还是保障了学校老师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教育教学上,社会事务的束缚大大减少了。老师最终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果老师都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我想最终受益的还是孩子。”梁恒亮说。

编辑:杨璇铄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