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29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韩雪莹 周益帆)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年全国两会,“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低空经济被提升为国家战略。据测算,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2030年有望超过2万亿元。
低空不低,未来已来。无人机医疗物资运输、抢险救灾空中通道、外卖无人机配送等场景不断拓展。当低空经济与智慧农业跨界融合,农业无人机将迎来哪些新机遇?
两年前,安徽池州青阳县杨田镇的“90后”新农人周翠翠通过考试,成为镇上第一位持证上岗的女飞手。她先后购入两架农业无人机,为周边农户提供播种、施肥、打药等服务,一年飞播面积超过两万亩。
周翠翠介绍:“100亩面积,追肥大概在60包,需要三到五个工人一天的时间。现在用无人机,半天时间,一个地勤、一个飞手就可以了。看着夕阳下无人机协作的场景,我觉得真酷!有无人机的科技加持之后,从事农业的人会越来越年轻化。”
周翠翠在田间地头操作无人机(央广网发 池州市传媒中心供图)
随着农田智慧化管理和规模化管理的加强,“耕种管收”的任一环节都逐渐标准化,农业无人机在“管”的环节发挥出的重要作用,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新农人接纳。江西九江都昌县和合乡种粮大户占红彬介绍,他的无人机药箱承重50公斤,一箱药水可覆盖几亩田,两分钟不到就可以完成一亩田的“飞防”作业,还能远程控制农药流量。
占红彬说:“无人机的优势首先就是定位精准,现在全部都是北斗卫星,指哪打哪;第二是喷洒均匀,不像人工洒,最后这里多、那里少,长得就不一样,无人机洒得很均匀,禾苗就长得很整齐。”
农业无人机助力九江粮食增产增收(央广网发 江西广播电视台供图)
在农业生产“耕种管收”的全过程中,农业无人机为何能在最难提升的田间管理这个“管”上大放异彩?大疆农业政企负责人聂宏远告诉记者,我国农业生产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很难找到一款能完美适配众多作业场景的传统农机装备,而在低空飞行的无人机却能在空间上打破这一壁垒。
聂宏远说:“不论是大田块、小地块,还是一些地形稍微复杂的丘陵山地;面对各种各样的作物,比如高秆作物玉米,矮秆作物小麦、棉花,包括水田作物水稻,不管是苗期、生长期、收获期,无人机都可以在作物的整个生长过程中发挥管理工具的角色。对于咱们国家这么大的农业区域、如此复杂的农业场景和各类作物,特别是主要粮食作物,无人机都能够比较完美地适配。这就是无人机在‘管’这个环节到现在为止发挥的最重要的作用——助力国家粮食安全。”
在天府粮仓飞行的农业无人机(央广网发 成都广播电视台供图)
聂宏远表示,近年来,从小麦“一喷三防”的统防统治,到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中对“主攻玉米大豆”的布局,国家农业政策不断催生出新的农业无人机作业的应用需求。
聂宏远介绍:“农业无人机已经成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刚需,从应用来看,确实发挥了它本身快速高效、便于管理、质量统一的优势,也加快了无人机在农业应用技术的成熟和落地。我们这两年的工作重点除了北方旱田大豆玉米的应用外,也应用在果树上。果树的种植涉及地形复杂、作物复杂、病虫害也非常复杂,所以不论是从硬件的研发上,还是在操作的智能化、实际应用技术的匹配上,我们都在自主创新,和一些院校、农机部门合作,做一些这方面的突破。”
无人机显示界面(央广网发 长兴传媒集团供图)
在诸多企业及行业专家看来,我国农业无人机目前已进入高速增长期,农业无人机在精准农业应用领域不断飞速拓展,成为中国农田管理环节中不可或缺的新质生产力工具。
南京模幻天空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无人机植保主管杨浩介绍:“所谓‘精准农业’,就是我们可以利用无人机实行一体化托管。比如,现在很多大户承包的地块都在一两千亩以上,前期我们可以用红外热成像的无人机测绘土地性质,再把土壤拿去检测,制定相关地区的土地适合种什么样的种子;包括在土地的旋耕机、翻耕机上安装无人化模块,实行无人机播种;以及到后期对作物长势的监控……都可以用无人机来做到。”
农业无人机助力农田管理(央广网发 长兴传媒集团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自今年起,我国植保无人机和无人驾驶航空器已纳入常规农机具补贴范畴。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技术更新以及规模化应用,整体农业无人机的成本以及售价呈下降趋势,农户购买和使用农业无人机的门槛降低,将进一步促进农业无人机订单落地。
浙江湖州安吉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与农机化管理科技术推广人员许建风说:“今年中央的购机补贴政策已经正式出台了,省里正式的通告还没出。从以前只能公司购买,现在放宽到可以个人、家庭农场购买,这样一来小农户或者大一点的茶山老板也会自己购买,购买量等省里新政出来之后可能还会进一步提升。”
农业无人机有望大面积落地(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讲师刘晓非表示,农业无人机发展的背后,是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速的思考——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不断优化我国的农业生产?
刘晓非说:“新质生产力如何体现?一定是带来新的生产样式。一旦形成工业化的农业生产,它实际上对农村人口的要求不再是劳动密集型,而是变成了科技密集型、智力密集型,由此农业人口可以大量解放出来,投入到工业生产中去,这就不仅仅是对农业领域的影响了,甚至是对人口的人力资源格局的一种重大影响。”
新农人使用农业无人机植保(央广网发 长兴传媒集团供图)
刘晓非认为,除顶层设计的支持及企业的技术创新,还需要从人才培养和产业链组建等多方面入手。例如,培养更多懂得无人机操作及任务规划的新农人;建立农用无人机租赁、日常维护、保养、修理、备件供给等相关企业,来进一步促进其应用与发展。
一个令人期待的产业趋势是,在国内,无人机正走出田间地头,进一步覆盖“农林牧渔”等多种作业场景。在聂宏远看来,未来,低空应用场景将拓展至何处,还有更多值得想象的空间。
聂宏远说:“比如,接下来大量的蔬菜瓜果,尤其是山上的苹果、柑橘都要成熟了,现在很多农户通过无人机把新鲜水果直接运下来,大大降低了劳动力投入。当下正是螃蟹上市的季节,可能很多人没有想到,现在螃蟹的养殖很多都是通过无人机投喂饲料;包括前段时间七八月份小龙虾上市,现在70%至80%的小龙虾养殖都不再是农户划着小船在水塘里撒饲料,而是通过无人机投喂。还有一些和生态相关的应用,在绿化或者防沙治沙方面,无人机也可以进行草籽飞播,助力实现防治水土流失、提高绿化覆盖的目标。当然,未来会不会有更多的作业场景,在于农户的智慧,也看国家在管理政策方面的一些引导。”
农业无人机有望大面积落地(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