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航拍图
江南小镇的蜕变史
浙江桐乡乌镇,河水波光粼粼,船工们站在摇橹船上,仔细检查。国庆假期临近,他们做好一切准备,迎接八方来客。
今年60岁的俞建生是土生土长的乌镇人,也是船寮里公认的修船技术最出挑的师傅。俞师傅修补过无数条破旧的摇橹船,他说,乌镇,也是从一片破旧的景象中走出来的。
俞建生在检查摇橹船
“车子跳,乌镇到”。道路坑洼不平,房屋破旧不堪,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乌镇撕不去的标签。这里曾是桐乡市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镇。河水又黑又臭,木船淡出人们的生活。俞师傅说,这是一个留不住年轻人的地方,他也只能外出谋生。
俞建生说:“那个时候,乌镇真的是破破烂烂,到了晚上,路灯都没有,年轻人都出去了。木船也没多少人用了,造船、修船需求量也不多,我就到乌镇边上做木工,造房子。”
乌镇旧景
发展工业还是开发旅游业,这是摆在乌镇面前的两条路。
乌镇选择了后者。1999年起,桐乡市实施乌镇保护与旅游开发,恢复“乌镇香市”等民俗文化,营造原汁原味水乡风情。可乌镇“以历史街区保护和再利用”的发展并不顺利,当水泥路重新变成了石板路,平桥回到了拱桥,遭到不少人抵制。直到2005年,乌镇坚定了“以保护历史遗产来开发旅游”理念,发展提速。
游客在乌镇观光游览
蝶变重生,古镇焕发新的生命力
2007年,乌镇西栅景区正式对外开放,作为古镇文化符号之一的摇橹船,重新在水乡悠悠晃动。俞建生也回到乌镇,成为景区内第一批修船师。
此时的乌镇吸引的早就不仅仅是自家人了。家住乌镇8公里外湖州练市镇的吴桂林来到这里,做了一名船工。
吴桂林说:“我是渔民出身,从小在船上长大,想在家附近找份工作,景区里面有摇橹船,他们也需要船工。”
船工吴桂林
吴师傅说,从2007年到2010年,乌镇用短短三年,成功获评国家5A级景区,早已摆脱了过去的模样。
吴桂林表示:“河道干净了,老房子修缮好了,青石板路也恢复了,游客量一年比一年增加,每到节日忙起来的时候,像我们摇的船,一天最起码要10个来回。”
不仅是摇橹船,皮影戏、花鼓戏、蓝印花布、酒作坊、烧饼铺等场景也得以重现……江南水乡千年风情被时光温柔地留住了。
2013年,第一届乌镇戏剧节开幕。借由戏剧节,乌镇打开了通向世界的文化之窗,附着在青石板路、古桥上的老旧时光被垒构起新的筋骨,注入新的生命和力量。
乌镇戏剧节
注入互联网基因,水乡跑出新速度
2014年,乌镇又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世界的大门。如诗如画的水乡成为了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小镇办大会,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水乡的石拱桥联结了全世界。
中欧数字协会主席鲁乙己说:“乌镇峰会的关键词永远是合作、讨论、参与、沟通与对话,还有乌镇最美的东西——桥梁。我们需要更多的桥梁和更少的壁垒。”
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
千年古镇触网蝶变。居民的生活变了,这里有人工智能医院、5G智慧农场、智能养老中心……游客的玩法变了,在乌镇世界互联网科技馆对话AI数字人、感受沉浸式体感交互,在互联网之光博览中心触摸最先进的科技设备。
游客周女士说:“像区块链、VR这些,看了之后发现有更多实际具象化应用的场景,对互联网的进展、成果有了认识。”
乌镇世界互联网科技馆
和俞建生相伴数十年的摇橹船也变了,游客用手机便可一键呼叫。
俞建生介绍:“我们的游览车、摇橹船都安装了定位系统,并且精确到游船的指挥、调度,这就给我们船工工作带来了方便。”
青石板路与信息高速公路并轨前行,无人驾驶,也是乌镇正在角逐的新赛道。
桐乡市交通运输局办公室主任朱永峰表示:“我们深入推进公路智慧化建设,从路测感知计算、车路协同运作、网联云控、自动驾驶应用落地等赛道加紧布局,加快推动车路云一体化建设试点。”
无人驾驶在乌镇
从“枕水乌镇”到“云上乌镇”,从江南水乡到“智慧水乡”,乌镇见证着科技改变世界的点点滴滴。
清晨,古镇苏醒。摇橹船穿过沉淀着岁月的粉墙黛瓦,迎着朝阳,缓缓前行。
监制|高岩
策划|刘钦
编审|栾红 柴华
记者|潘凡平
编辑|刘宏凯
音频制作|李晓东
图片|部分受访者供图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