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24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提取时代关键词,记录国家成长与进步。中国之声推出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别策划《时代关键词》。本期推出能源篇。关键词特别提示:蜂窝煤、煤气罐、加油站、光伏板、充电桩。
蜂窝煤到底是谁发明的?
白鹤滩水电站,中国“西电东送”战略的骨干电源点。它是世界第二大水电站和当今世界建设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2022年全面投产发电。今年7月31日,实现投产以来首次满发运行,目前累计发电超1300亿度,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注入澎湃动力。超级工程建设的背后是中国能源消费的跨越式增长。1953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仅为0.5亿吨标准煤,2023年达到57.2亿吨标准煤,比1953年增长104.7倍,年均增长6.9%。这个飞跃式的变化,郭春伏体会得最为深刻。因为,他的父亲是蜂窝煤的发明者。
燃烧中的蜂窝煤
火红的炉膛,煤眼里跳动着或蓝或红的火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从炉子里夹出烧得火红火红的蜂窝煤,不知道温暖了多少普通家庭的日常。煤炭是当时普通城市家庭最为常见的燃料,但在此之前,人们普遍使用的是实心煤球,不仅难以点燃,而且在捅煤炉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灰尘,污染居住环境。
郭春伏:他(父亲郭文德)不会封炉子,就去问邻居,你们怎么封炉子呀?邻居就说用煤球沫和湿以后堵在炉眼上,捅个眼儿让它透气,这样第二天炉子不灭。他就有了一个灵感,煤捅上一个眼就能燃烧透气,如果把这个东西做成型煤,让它上下通气,肯定好烧。
蜂窝煤之父——郭文德
郭春伏的父亲郭文德,在山东德州经营着一家煤店,以卖散煤和块煤为生。通过和经验丰富的制煤老师傅一起交流想法,初步制造出一个加工煤球的模具,后经改进,最终确定由生石灰和煤炭原料混合制作新煤球。
郭春伏:那时家里也在修房盖屋,买了白灰,父亲就琢磨白灰是粘的,如果在煤炭里面增加了白灰,就能把松散的煤炭凝结在一起了。多次试验后,燃烧效果极佳。
当年,一个五六口人的家庭,每月烧煤一般需要300多斤,而烧蜂窝煤则只需要200多斤,燃烧充分,还省了引煤的木柴。最初郭文德将其取名为“经济煤球”,随着很快被推广到全国,也就有了蜂窝煤的新称呼。
郭春伏:《人民日报》在1960年的1月11日第2版发表了北京市推广蜂窝煤的经验,通过这次报道,全国推广蜂窝煤的速度就骤然地加快了。
2016年,因为发明了蜂窝煤,郭春伏代表父亲来北京接受“北京国际设计周”的最高奖项“经典设计奖”。而此时,中国普通家庭的能源消费早已换了天地。
郭春伏代表父亲领取北京国际设计周的经典设计奖(图右二为郭春伏)
你去换过煤气罐吗?
七十年代末期开始,在蜂窝煤的温暖余温中,伴随着国家能源变革,一种更为清洁、高效的能源载体——煤气罐,悄然走进了千家万户。曾经堆放蜂窝煤的角落也被轻便的煤气罐取代。
液化石油气钢瓶灌装车间
“走进厨房,划燃一根火柴,引来束束湛蓝的火焰,接着飘起饭菜的香味,有谁不喜欢经济、卫生、方便的燃料……”这段话出自1978年的《沈阳日报》。沈阳燃气公司退休职工王祖来一边读着老报纸一边回忆当时的场景。他说,沈阳是全国最早开始使用煤气罐的地区之一,1964年就开展了“液化石油气百户实验”。
王祖来:液化气的组分好,火比较旺。家里用个液化气罐,过年过节炒菜火旺。1965年一年液化石油气销售431吨,用户突破了1000多户。
王祖来介绍沈阳燃气公司企业文化馆的展板
1987年,王祖来被调到沈阳液化气公司,担任灌装厂的副厂长,一干就是12年。王祖来说,那时候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煤气罐,他还专门发明了倾倒残液的翻转架。
王祖来:液化气是石油炼制的,罐子里会有残液,残液不易挥发,等到点不着火了,用手来回晃荡罐体,让残液挥发,这样可以尽量把液化气罐里残余的液化气用完。当时我还设计一个液化气罐翻转架,把管子连上以后自动地一翻转,顶部朝下,就能把罐里的残液倒入收集罐里。
到1995年末,沈阳市区居民使用煤气罐的普及率高达73%。沈阳燃气公司也在市内各区都设置了方便市民更换煤气罐的服务点。
液化石油气公司职工为液化气钢瓶计量
王祖来:老百姓家用完液化气罐就会到站点去换。那时候都是把罐子绑在自行车后面货架子上。窗口拿本,交完钱就能把空罐换成里头充装完液化气的罐。有15公斤的,有50公斤的,50公斤一般都商业户用。每天我们都往液化气站点拉满瓶,完了把空瓶子拉回来。一天能跑个4趟,一趟能有80个左右的钢瓶,钢瓶运输车10台左右。
王祖来说,煤气罐的市场需求大,又是居民生活的必需品,所以当时作为液化石油气企业的职工是非常“有面儿”的。不过,后来随着输送入户、清洁高效的管网天然气的出现,“红极一时”的“煤气罐”也就逐渐谢幕。中国普通家庭的能源消费也不再仅仅局限于烧火做饭。
中国第一座加油站长啥样?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公司退休职工吴建峰工作过的上海石油第一加油站,1948年就已经成立,坐落于苏州河畔,是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座国营加油站。不过,即便到了1983年,吴建峰到加油站工作的时候,这里的供油能力还是十分有限。
吴建峰:1983年7月份我到加油站,当时加油站给车子加油的加油机有两台,是比较老式的,手摇的,场地面积也比较小,给车子加油的跑道就2条。那时候上海的油品就很单调,加油的品种就一种汽油。夏天在上海就供应0号柴油,到了下雪了结冰了就供应-10号柴油,就这点油的品种。
第一座国营加油站
1984年底,上海市区一共只有16座加油站,销量较好的加油站一个月可以出售汽柴油45万升左右。而随着汽车逐渐成为家庭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加油站建设也进入了加速期。
吴建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始汽油消费量上去了,小汽车全都是加汽油的,加油站拓展网点的发展鼎盛期是从九十年代初一直到2005年初,我们从一开始的30座加油站发展到(大约)670座加油站。八十年代我们是单一的汽油油品,到九十代中期,我们开始逐步生产多品种的,并且向高标号的汽油发展。
吴建峰和同事在九十年代的工作照
吴建峰回忆,2000年之后,上海市加油站的数量就不再有大规模的增长,因为发展快速的新能源很快接过了能源发展的接力棒。
屋顶上越来越多的光伏板
2012年,江西省莲花县居民朱建兵在自己家的楼顶组装了一个装机容量4千瓦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原本这只是爱鼓捣科技产品的朱建兵的个人爱好,却不承想创造了一个纪录。
2012年10月,国家电网公司出台《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朱建兵第一时间跑到莲花县供电公司提出申请。2013年3月12日,他成功并网发电,成为江西省居民光伏卖电第一人。
朱建兵检修光伏板
朱建兵:正好我看到新闻联播里面讲这个事情,就是新能源开放。(在屋顶安装光伏板)可以实现用电自由,然后还有一部分收益。这个肯定是一条发展的道路。
朱建兵点燃的这第一把火引发了江西光伏发电市场的燎原之势。短短几年下来,江西省居民光伏发电并网数量在全国遥遥领先,仅莲花县就达到了6000多户。机遇面前,朱建兵还创办了一家光伏安装运营服务企业,主要负责对全县6000多户居民分布式光伏电站进行运营维护。
朱建兵检修光伏并网箱
朱建兵:它是清洁能源,对环境也没有污染,如果家家户户都能用上这种清洁能源,空气会更好、蓝天会更蓝,我们的子孙后代会生活得更好。
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光伏板,改变了朱建兵的人生轨迹,也照亮了我国能源消费绿色化的新纪元。2023年,我国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清洁电力的发电量达到3.2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0.0%,占全部发电量比重由17.4%提高至33.7%。绿色能源的突进甚至催生了不少崭新的职业。
超级快充时代来了
在国家电网合肥滨湖智慧能源服务站内,技术员邹竞帆正在对站内充电桩进行巡检。邹竞帆说,服务站每天24小时往来车辆不断,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事情。此前,他所在的服务站主要服务于城市公交车充电,而如今的服务站则同时具备充电、换电、储能等功能,是全国首座“七站融合”示范站。
邹竞帆和同事巡检充电桩
邹竞帆:2020年时,我们这个服务站还主要是公交的充电站和换电站,以及满足附近居民充电需求的慢充站。2021年至2023年之间,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逐步引进了众多品牌的换电车间,满足不同车主的换电需求。一些私家车主包括一些网约车运营商,他们都会来我们这边换电。
在不断引进换电车间的同时,服务站的交流慢充桩等服务也在逐步退出,进入“超级快充时代”。
邹竞帆:因为现在居民的慢充需求,基本上可以通过自己在家建设的充电桩来满足充电需求。所以2023年底,我们进行了一次慢充桩整体改造,目前建设了一台480千瓦的超级快充和6台120千瓦的直流快充,满足快速补电的需求。
滨湖智慧能源服务站接入合肥虚拟电厂
邹竞帆介绍,站内的黑科技“V2G双向充放电桩”还能实现新能源汽车和电网互动功能,在未来,用户有望从单向付费充电转向集用电、储电、放电于一体,不断降低电动汽车的使用成本。
邹竞帆:电动汽车通过V2G的充电桩,就变成了一个移动的充电宝。在电网负荷比较紧张的时候反向地放电,未来在有关政策出台的情况下,利用峰段和谷段的价差,也有一定的收益。
用户使用V2G充电桩
从蜂窝煤升腾的烟火气到光伏板闪耀的清洁光,从繁忙的加油站到先进的充电桩,75年间,中国普通家庭能源消费的每一步跨越都是时代前进的鲜明注脚,见证、探索、创造……(记者韩萌 孙玲娟 付全胜 郭威)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