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2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三星堆可不敢再挖了,再挖,神话就成历史了!”
文物:铜兽驮跪坐人顶尊铜像
馆藏地点:三星堆博物馆
出土地点:铜尊口沿1986年于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
铜顶尊跪坐人像2021年于三号坑出土
铜神兽2022年于八号坑出土
在举世闻名的三星堆遗址中,有一种特殊的青铜器,人像头顶一口大尊,被称为“顶尊”。象征着祭祀时礼敬神灵。然而,这也许并不是它的最终形态。2023年,“铜兽驮跪坐人顶尊铜像”惊艳亮相。头顶大尊的人像胯下,竟然还骑着一只大嘴、细腰、长耳和四个花瓣状脚趾的神兽。铜像通高约1.5米,重达500多公斤,整体再现了古蜀祭祀的隆重场景,其形制之独特、装饰之繁缛国内罕见,是一件国宝级文物。最不可思议的是,“铜兽”和“人顶尊”,居然是两件分别出土于不同祭祀坑的青铜器。那么科研人员如何看出来它们是可以拼对的?又是什么技术促成了这次三千年的重逢呢?
有人说,三星堆遗址的发现,是“天意”。1929年春天,一位挖沟的农民意外打破了四川广汉南兴镇三星堆村的宁静。黑铁的锄头下去,雪白的石环出来;撬开石环后,一块翠绿的玉器重见天日。呼之欲出的,是一个穿越了悠悠数千年岁月的神秘文明。
1934年,三星堆遗址迎来了首次考古发掘,但即便是考古学家郭沫若也不知道挖出来的是何物,只能初步判断这些玉器应该与古蜀国有关。之后三星堆遗址的挖掘因为各种原因一度停滞,直至上世纪80年代才取得突破性进展。两个坑出土了一大批和中国其他青铜时代遗址风格迥然的铜器,其中就包括现在位列博物馆C位的青铜神树和大立人。难怪有人开玩笑说,三星堆可不敢再挖了,再挖,神话就成历史了!
商青铜立人像
商青铜神树
《山海经》里的建木,真的是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吗?鸟身人面的句芒,难道就是三星堆里的人首鸟身像?而传说中的伏羲女娲,恰与人首蛇身青铜人像如出一辙,这仅仅是巧合吗?一处处尘封几千年的地下墓室,一件件精美绝伦的文物,犹如璀璨的星辰,闪耀着神秘而迷人的光芒。
商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
商青铜兽面具
随着2020年,三星堆遗址抢救性考古发掘全面展开,三到八号祭祀坑重现天日,迄今已出土文物1.7万余件。三星堆博物馆讲解员潘锡汉介绍,目前得以与公众见面的有1500多件。
三星堆博物馆讲解员潘锡汉介绍:“整体的展陈分成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世纪逐梦,讲述的是三星堆将近这一个世纪的发掘历程。第二部分是巍然王都,是三星堆古蜀国的功能年鉴、功能区划和手工业制作技术。第三部分是天地人神,讲述的是古蜀先民的精神信仰和精神崇拜。”
三号坑祭祀坑出土的神树纹玉琮
为研究古蜀社会中神树的意义和象征等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三星堆博物馆的文物保护与修复馆,巨大的玻璃幕墙分开了参观游览区和文物保护工作区。玻璃幕墙里,身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正在用三维数字扫描技术对一件受损变形的青铜器进行数字建模。在文物被推进满是定位点的房间后,工作人员手拿仪器全方位地对其进行扫描,呈网格状的蓝光在绿色的青铜器表面闪烁,一旁的显示器上则实时生成着扫描的数据,勾勒出受损器物的细节特征。把硬邦邦的青铜器做成电脑屏幕上丝滑旋转的“数字分身”,为的是什么?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冉宏林表示:“采用三维扫描,3D打印等技术来辅助开展这些出土文物的保护以及展示,我们可以看到有好几件重要的文物,是通过三维扫描3D打印将它拼到一起进行了复原。”
我们无法推测古蜀先民当年出于什么考虑,也不知道这些文物在三四千年前经历了什么,但事实就是,同一件青铜器的碎片,并没有出现在同一个坑中。多亏了三维扫描、数字建模拼接与3D打印技术,在现在的三星堆博物馆新馆里,多件跨坑拼接的文物得以面世。
还记得开头提到的“铜兽驮跪坐人顶尊铜像”吗?它的“零件”——2021年三号坑出土的顶尊跪坐人像,2022年八号坑出土的铜神兽,出土时都曾被误认为是较为完整的单件文物。不过,在被建模之后,考古专家们发现了端倪。关键在细节处:跪坐人像脚部有个“眼”,而巧合的是,神兽尾巴处有两个特别的凸起。
潘锡汉说:“骑兽顶尊人像,它们是同一件文物。很多人就问了,这是不是我们考古专家想象这样组合的?并不是。我们做了微痕分析技术,青铜器就像我们家里的碗砸碎之后,它的碴口还是能够接得上的。我们做的这个碴口的微痕分析发现就是这样组合的,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基本上就是3000多年前的古蜀先民所看到的样子。”
文物经过数千年掩埋,破损变形、锈蚀情况都很严重。找回它们的昔日旧貌,是解开古蜀谜题的一把钥匙。但要让这些残片“跨坑”相认,对于文物建模精度要求极高,每个面的每个细节都要尽可能层层分解,然后一丝不苟地捕捉。文物修复专家常常戏称,自己像是在三星堆“搭积木”。
工作人员使用手持式蓝色激光扫描仪扫描宽1.38m的青铜大面具
近日,三星堆遗址新出土文物保护修复成果展示在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修复馆推出,50余件新修复的青铜器、金器、玉器、象牙等器物首次亮相。每件文物都如同一幅穿越时光而来的远古文明的拼图,不仅拼接出日益丰满灿烂的古蜀文明,更无声却雄辩地讲述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过程。
新发掘区
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余健表示:“我们为什么说三星堆是中原文明和长江流域文明多元一体的体现?因为首先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的玉器、玉璋,玉崇拜本来就是中原地区的特点。同时三星堆出土的龙的造型也非常的多,龙崇拜也是我们中华文明的一个典型代表。所以,古蜀人应该是在我们中原文明和长江流域文明的影响下,是有互动交流的。”
新发现的侧身玉人像,与长江中游后石家河文化中的玉人(神)像如出一辙
一年来,约200名文物保护修复工作者已经累计修复三星堆出土文物4000多件,未来计划在6年内把新出土文物全部清理完成。
余健介绍:“近一年来,我们对文物保护修复馆也进行了一个改造提升,借助三星堆修复馆这个平台,也创建了省级的技能大师工作室、省级的文物区域保护中心以及我们的院士专家工作站。我们通过这个平台的建设,引进了一些仪器设备,通过项目的形式让三星堆的保护团队参与进来,培养了将近20个考古检测和文物保护的团队。”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每一天,三四千年前人类文明的高峰都在跟21世纪地球科技的前线神奇地交融;考古人员的毛刷每多扫一下,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就多揭开一丝。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拼图中,三星堆正在焕发出越来越夺目的光彩。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铸就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绵延古今,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中国之声特别策划《山河弦歌》推出《考古中国》系列,一件文物瑰宝,一段考古故事,我们向历史深处求索,揭示传承千年的文明密码;我们与文化同行,诉说古老文明的现代荣光。
监制︱高岩
编审︱樊新征 章成霞
记者︱崔天奇 蒋林
播音︱方亮
音频制作︱杨琛
新媒体编辑︱苏晓静
图片|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馆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