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26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盛夏的江苏扬州,烈日当空。天南海北的游客走进扬州历史老街,逛街之余,必定要在下午时分坐进馥园,品一品扬州传统戏曲——扬州清曲。

90后清曲演员范文焘,一袭玄色长衫,手持青竹折扇,身段轻盈飘逸,一曲《十八相送》,婉转动听。身后的扬州杖头木偶,挥舞着彩色水袖,轻歌曼舞间陶醉了双眼,拂过耳畔,为台下观众送去一份别样的清新。

范文焘馥园小剧场演出

扬州清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流行于江苏省的扬州、镇江和上海等地,用扬州方音表演。这一曲种有什么特点?发展至今有什么变化?它的传承面临怎样的挑战?总台记者日前来到江苏扬州,探寻扬州清曲的前世今生。

 

“千家养女先教曲”

它是清朝时扬州最流行的戏曲

起源于元代,流行于明清,不施粉黛,坐唱为主。作为传统戏剧扬剧的基础曲种之一,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在描绘扬州的诗句中曾写到:“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教的便是扬州清曲。66岁的扬州清曲省级传承人黄丽丽,自小就和这项非遗曲艺结缘。

黄丽丽说:“扬州清曲的调子柔和、雅,没有高潮起伏。以前扬州清曲以堂会坐唱的形式表演,堂会里不能撕心裂肺地喊,都是比较嗲的,以脸上的表情、声音来吸引观众。”

90后有90后的创新,老一辈有老一辈的坚守。扬州清曲如何代代传唱至今?

扬州清曲《鲜花调》清朝中期已经传遍扬州,历经数百年,依然还是旧时模样。驰名中外的中国民歌《茉莉花》便是根据它改编的。细数起来,流传至今的不少中国传统名曲中其实都有扬州清曲的身影,不过经典背后鲜为人知的是,伴随着历史浮沉数百年的扬州清曲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差点失传。

在黄丽丽的回忆里,她的老师——扬州清曲省级非遗传承人聂峰曾四处奔波,捡拾扬州清曲碎片,每一页都弥足珍贵。她说,没有聂峰,我们今天可能听不到扬州清曲了。

黄丽丽演唱扬州清曲《鲜花调》

转腔难,跟拍难,清曲乐队已失传

学习扬州清曲同样不易,没有谱子、没有书本,靠的都是口口相传。初学者以小段子起步,曲调相对简单。进阶者,必得学会五大宫曲。高级者,则要能唱完“清曲大家”王万青先生留下的《九腔十八调》。黄丽丽说,扬州清曲难学,难在腔调多变。

“转腔比较难转,不是像一般的,乐队拉一个调子,你可以转上去。它没有乐队给你拉,你自己转,转不好就跑调,就难听,没有个半年的功夫学不下来。”黄丽丽说。

范文焘说,扬州清曲难学,难在一板三眼,多唱一拍少唱一拍都不行。

范文焘表示:“我们学的有一段《叠落金钱》,唱了一段山上青松,(这里)我老是会把它唱出来,老师说这个地方你千万不能唱,因为我如果再行一个腔的话,后面的词就跟不上,多唱一拍少唱一拍都不行。”

扬州清曲难学,更难在乐队的失传。传统扬州清曲伴奏乐器有四胡、二胡、琵琶,也可以加打琴、坠子和敲碟子、酒杯等打击乐器伴奏。而当范文焘等年轻一辈的传承人学习扬州清曲时,随着老一辈伴奏者的离世,再也组不成一支伴奏队伍了。

敲酒杯打碟

27岁的范文焘,已经有10多年的“戏龄”,当别人的孩子还在盼着每天的少儿频道时,范文焘的童年已经锁定戏曲频道。

2006年,经过几代人数十年矢志不渝地奔走各地,研究、教习、传播,“扬州清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断档了近十年的扬剧班恢复招生。2007年,“小戏迷”范文焘就如愿考进了扬州文化艺术学校扬剧班,跟随扬州清曲省级非遗传承人陶梅芳系统学习。

范文焘:“(那时)清曲没有在学校里面设立专业,只有曲艺班,评话、弹词、清曲三个都学,没有专业、系统性的学习教程。”

当时,六十几岁的陶梅芳给学生上课,范文焘才正式地学习到了清曲。

永远不变的就是必须改变

学习六年后,16岁的范文焘开始登台。那时,已经是国家级非遗的扬州清曲仍然鲜有人知,听众只有零星的老人。范文焘一边争取增加演出场次,一边思考着怎么让更多年轻人知道扬州清曲。而要想吸引年轻人,永远不变的就是必须改变。从唱词、服装到身段,范文焘逐个尝新。他将唱词中加入了现代人更能理解的话语,将扬剧的身段融入唱词中,将纯色的长衫进行改造,增添更多扬州元素,舞台一下子丰满了起来。

范文焘改后的长衫

小剧场、景区、外地……只要有演出机会,范文焘从不缺席。然而,景区演出的范文焘经常听人说:你这苏州评弹唱得真好听!范文焘哭笑不得。人们对扬州清曲的陌生更激发了他传承的热情。每当此时,他便现场跟游客讲解扬州清曲是什么。他会说,到了扬州,我们就感受一下扬州的方言,扬州的味道。

范文焘小剧场演出

渐渐地,人们知道扬州有一位年轻人叫范文焘,唱扬州清曲的。范文焘还在短视频平台上发视频扩大影响力,他清楚,一上来猛地唱传统曲目,很难引起关注。于是,他把民俗歌曲《声声慢》加入一些清曲小调,改成了扬州话版,很快就出了圈。

范文焘《声声慢》MV

从《声声慢》到《探清水河》《上春山》,范文焘发现这种“混搭”方式屡试不爽,总能收获不少粉丝。他说,用扬州方言的韵味,让大家先知道,扬州话还是可以接受的。接受了之后再去唱一些传统的曲。一些粉丝会从线上追到线下,前往扬州现场聆听范文焘唱扬州清曲。

2022年,范文焘与民俗歌手史琪玮将混搭版《声声慢》带上了央视舞台,让更多人听到了创新版的扬州清曲。小有名气之后,他的演出邀约也日渐密集。高峰时,一个月能达到170多场。

而随着扬州地方相关部门围绕扬州清曲开展系列活动、设立传承基地、将部分曲调编入小学音乐教材……如今,范文焘和黄丽丽们有了更多的盼头。黄丽丽说:“虽然年纪大了,但我还可以教学生上台。”

范文焘在扬州个园夜场演出扬州清曲

范文焘则瞄准更多的创新。今年,乘着夜游园林这股新风,范文焘在扬州各景区的夜场演出也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创新才能走出去”,作为年轻一代的扬州清曲传承人,范文焘认为,扬州清曲要传承下去,必须创新。除了与中国风歌曲“混搭”,范文焘还尝试过跟苏州评弹、越剧,甚至阿卡贝拉合作。他说,清曲中宝贵的传统东西不能动,但要通过形式的改革,让观众能接受,能知道扬州清曲。

监制丨高岩 刘钦

审稿丨柴华

策划丨孙鲁晋

记者丨朱敏 丁然 景明

摄像丨王昭顺 杨伟东 陈念念

音频制作丨李晨雨

新媒体编辑丨胡珺山

编辑:胡珺山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