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14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李思默)应急管理部11月14日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部长论坛将于11月16日在北京举行,届时将召开合作机制理事会首次会议,宣布正式建立“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
2023“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部长论坛,在内容、成果和形式方面有哪些亮点?“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建设的总体定位是什么?在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方面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2023“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部长论坛将有近70个国家(地区)和国际、区域组织的近80家机构线上出席,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驻华机构派代表现场参会。
应急管理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刘为民介绍:“11月16日,部长论坛主论坛将在北京举办。本次部长论坛突出成果导向,除了发布联合声明外,将聚焦共建国家的主要关切,宣布中国支持合作机制建设的务实举措,涉及技能提升、救援实战、科普宣传和多双边交流合作等方面。”
刘为民介绍,相关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系列活动错期举办的方式,从10月上旬开始,已持续一个多月。
刘为民表示:“10月份以来,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前夕已经举办了应急救援、防灾减灾救灾2个分论坛,举行了‘一带一路’国家应急救援联合演练,挂牌成立了‘一带一路’国际灾害风险研究中心等6家支撑机构。11月15日至17日,2023中国国际应急管理展览会将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期间还将举办安全生产分论坛。”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自然灾害风险高,抗灾能力弱,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在灾害治理领域合作愿望强烈。刘为民表示,本次部长论坛将宣布正式建立“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打造全球灾害治理的新平台。
刘为民介绍:“聚焦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三个领域,在制定减灾战略规划、加强防灾能力建设、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加强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面向不同地区建立更多区域和次区域合作机制,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双边和三方、多方合作。通过互学互鉴,为加快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供更加有力支撑。”
作为部长论坛的重要成果,《“一带一路”国家灾害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将正式发布。刘为民介绍,《评估报告》以公开的全球灾害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和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全面、综合、系统分析灾种的变化趋势和对不同经济体的影响差异,旨在为“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提供灾害风险认知的关键信息。
刘为民说:“‘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是全球灾害损失最严重区域之一,呈现明显的多种灾害类型集中分布的特征,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因此更需要我们借助合作机制深化交流、拓展创新、提升能力、共同应对。”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