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壮丽,我说长江。我是南通博物苑讲解组组长陆苒苒。南通博物苑是中国最早的公共博物馆,由晚清状元、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创办。从2014年大学毕业来到博物苑工作,“张謇”成为我每天提到最多的一个名字。他和“中国近代第一城”的故事,在我们博物苑里留下深深的印记。
南通博物苑中馆
南通地处长江之尾,沿江干线长约166公里,依江而生、因江而兴,也常年受淮河水患泛滥之困、长江岸线坍塌之忧。1853年7月,张謇出生在长江边的南通市海门区常乐镇。他从小目睹水患,对治水表现出浓厚兴趣,年轻时就研读水利著作。他曾提出著名的“治江三说”,即“设立统一的治江机构”“培养专门人才”“统一规划、分段治理”。在张謇的呼吁下,北洋政府批准成立扬子江水道讨论委员会,我国近代长江流域水利工程建设由此拉开帷幕。
张謇故居
作为“实业救国”思想的代表人物,从1895年的大生纱厂起步,张謇围绕棉纺织领域创办了大小企业30多个,形成了中国第一个规模较大的实业集团。同时,他主张“父教育而母实业”,通过教育来为国育才。在张謇的带动和影响下,当时的南通共有师范、纺织、医学、农业等高等学校和职业专科学校近400所。
大生一厂
南通寄托着张謇的梦想,从发展实业、发展教育,到发展交通、发展公益,他将南通称作自己“廿三年寸寸而成之小世界”。1900年至1905年间,他在天生港创办大生轮船公司,在南通和上海之间架起水运航线,江北小城由此打开通向“大世界”的窗口。
建医院,对赤贫者免收药金;开办贫民工厂,教授贫民子弟一技之长;设立残废院,收留肢体残缺的乞丐;创办盲哑学校,并担任第一任校长……正是在张謇的推动下,南通成为近代史上中国人最早自主建设和全面经营的“中国近代第一城”。
上海大达轮步公司
博物苑石额、家诫碑、大生纱厂的魁星商标……每件文物,我可能都讲解过几千遍,每一遍,我都希望听众能对这位“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了解得多一点、再多一点。
南通城市一景(许丛军/摄)
从江海交汇的一方土地,到跨江而立的近代名城,有人说,没有一座城市像南通一样,一个人与一座城的关系如此紧密。士子、文人、状元、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慈善家……集这些身份于一身的张謇几乎凭一己之力,让封建小城成为长江文明的光辉典范。实干、奉献、开明、有担当,“长江之子”的品格早已融入南通的城市气质,汇百川、向海去。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贺云翱表示,张謇先生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他是我国传统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过程中的重要推动者之一。其秉持实业救国、科学救国及儒家仁者爱人、天地大德的理念,艰苦创业,顽强奋进,建成大生纱厂等34个企业、300多所学校以及医院、垦牧公司、博物馆、公共公园、女工传习所等,促使南通成为中国近代第一城,也为我国近代工商事业和长江、黄河、淮河等水利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张謇先生真正做到了一个人成就一座城,成就了一番超越时代的事业。
监制丨高岩
策划丨沈静文 杨宁
记者丨钱成 丁威程 肖巧云
编辑丨钱成 廉金亮 胡珺山
音频制作丨刘逸飞
视频导演丨管成晨 钱成
视频拍摄丨季倪昇 管成晨
后期制作丨季倪昇 廉金亮
设计丨宋瑜珊 曹懿心
学术顾问丨任慧
专家统筹丨高琰鑫
学术指导单位丨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
鸣谢丨南通市委宣传部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