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月1日消息(记者张棉棉)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转眼,神舟十二号太空“出差”三人组已经回家三个多月。太空出差前,航天员们都要经历怎样的淬炼才能真正走入太空?如果用颜色来比喻,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指令长聂海胜2021年的颜色又是什么?总台央广记者专访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指令长聂海胜,为您揭秘航天员训练和生活的那些事儿。

 

“2021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这句话也是聂海胜想要对2021年说的话。2021年,57岁的聂海胜完成了人生中第三次进入太空并返回地球。

聂海胜:2021年要用颜色形容的话,我想是红和蓝。红色是中国红,国旗、党旗的颜色,红色的传承,我们在空间站,把国旗和党旗都带上去。蓝色是,我们在地面仰望天空的时候,天空是蓝的,那里有我们的梦想,那里是我们要出征要去奋斗的地方。在太空我们俯瞰地球的时候,美丽的蓝色星球,那是我们人类的家园,那里有我的祖国,有我的亲人,那里的人们在支持着我、鼓励着我。

和前两次执行太空任务相比,执行神十二任务时,聂海胜要在太空进行的科学实验更多,相比此前最多的15天在太空驻留,这一次,聂海胜在太空中待了3个月,时间更长,任务也更为复杂。

8月20日,聂海胜顺利出舱,在太空中站上了机械臂,并进行了相关实验操作。身着航天服站在距离地球近400公里的太空中,他的心中没有丝毫害怕,有的只是自豪。

聂海胜:我们都是经过训练的,对于整个工作环境,我都是心里有数的。我相信我们这个衣服能保障我的生命,机械臂能安全把我运送过去、运送回来。这个机械臂非常稳,能够支撑我们去完成舱外作业的各项任务,所以真正要在舱外做一些比较难的操作,离不开机械臂。

这份信心源自对中国飞天航天服、对中国航天技术的信任,同样也来自前期艰苦的训练。比如,航天员要进行72小时不睡觉的训练,中间如果睡着了,还会被电铃提醒。

聂海胜:就是训练意志品质,在一种忍无可忍、不能再坚持的情况下,还能保证完成任务。当然,高质量的完成会更好,就是练习这种品质。第二,心理训练也被列入其中,因为三个人是一个团队,三个人的性格各不相同,只有大家在这种环境下相互理解,才能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换个角度来说,也就是航天员要训练挑战心理极限,当然也包括对胆量的训练。聂海胜曾经是空军特级飞行员,飞过歼五、歼六、歼七等机型,安全飞行1480小时,然而航天员的高强度严格训练对他来说,仍然颇具挑战,他曾经在800米的高空中,连续两天进行5次跳伞训练。

聂海胜:其实跳伞前几次给我们的冲击还是比较明显的,舱门打开,地下空空的,人就要往下跳,就像你在高台上蹦极一样,蹦之前心里肯定要做一番斗争,但做多了,练多了以后,你最后就会毫不犹豫去做这个事情了。下降过程中的判断,应急情况下的判断处置能力,其实都能得到全面的检验和考核。

如果飞船从太空返回地球时出现偏差,不能准确落到既定着陆点怎么办?对于这道题,航天员们的标准答案是,首先自救。

聂海胜:着陆点偏到海上、沙漠里、森林里,甚至寒区里都有可能。飞船90分钟绕地球转一圈,其实45分钟的时候就从北半球到南半球,就是轨道倾角的最北边和最南边,有可能是夏天,有可能是冬天,也可能是水上,随时都有可能,所以要训练在这种应急情况下的生存能力。

为了在太空中更好地工作生活,合格的航天员们会精准地掌握学习上百门理论课程,很多都是跨专业的,除了返回时要考虑的自救,还有急救等等,但在聂海胜心中,最难的还是在太空中掌握飞行的经验,因为这是要求最高的。

聂海胜:在天上生病了怎么办?我们要学会急救,要学会一般的手术,要学会抽血、做B超等等,这跨了我们的专业。还有时候要做一些其他的实验,也是跨专业跨行业,但最难的还是我们的飞行专业,这是我们最基本的东西,必须得学好掌握精,这是最难的。

神十二任务完成后,聂海胜和两名战友就开始了身体恢复的过程。聂海胜说,现在他的身体已经基本恢复,2022年,中国空间站即将建成,他正在为新的载人航天任务而做准备。

聂海胜:等我要再上去,估计空间站基本上就快建成了或者已经建成了。那时候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做更多的科学实验。

聂海胜2022年的小目标,除了把身体恢复好,时刻准备再次上天,另一方面,还要将神十二指令长的经验更好地发挥,在神十三,甚至神十四等任务中,为航天员们出舱做支持。

聂海胜:因为我有了这种出舱的经验,另外,我们航天员从事同样的工作,同行之间沟通会更方便一些。所以我到这个团队会给出舱任务做一些支持,看看操作精准性、程序是否对,有没有紧急情况,紧急情况如何去应对等,这是我要做的。

编辑:赵亚芸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