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都市特报 > 正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背后的三个“不等式”
2012-02-20 11: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打印本页 关闭
    

  市民:您缝一个我看看。

  何凯英:这个它是有标准的,这标准好比说,这四十毫米多少针。有多少针,有多少距离扎一针。您看这个这就从这,得扎底子上。

  市民:扎底子上。

  记者:您一天能做几双鞋啊?

  何凯英:就绱鞋来说一天两三双吧。

  记者:就这一道工序。

  何凯英:就这一道工序。

  记者:一双鞋需要多长时间?

  何凯英:需要一星期时间成型。包括纳底子,还得做鞋帮。做完鞋帮还得绱底,它这不是一道工序,我们做完了要上百道工序。

  一双布鞋要经过上百道工序花一个星期才能完成,如果不是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上,亲眼看到何凯英师傅现场演示,记者也很难想象制作一双布鞋之繁琐。然而正是这一道道繁琐工序的保存,让何凯英所在的北京内联升鞋业有限公司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目前这样的基地全国共有41家,北京获批的有制作景泰蓝的珐琅厂、生产千层底布鞋的内联升以及从事木版水印、装裱修复技艺的荣宝斋这三家,都在今年1月31日挂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就是:在具有生产性质的实践过程中,以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保护方式。

  “既要生产,又要保护”,如何在二者之间掌握平衡便成为这些入示范基地的企业要面临的重要课题。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要做好非遗生产性保护,关键是要掌握三个“不等式”。

  保护传统手工艺≠盲目排斥机械化

  生产性保护基地保护的是传统手工技艺,这是否意味着拒绝机械化呢?内联升用事实给予了否定回答。记者来到了位于西城区马连道的北京内联升鞋业有限公司,有着近三十年制鞋经验,目前已经是内联升生产设计办公室主任的何凯英师傅介绍说,制作一双鞋需要经过九十多道工序,在以前,所有工序都是手工制作。

责编:朱远菁中国广播网

精彩图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