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国之声 > 央广夜新闻

央广网

记者调查:走出雨季“看海”之“囧途”

2015-07-25 23:55:0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7月25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近期,不少城市下起了瓢泼大雨,而随之而来的交通问题、出行困难也成为了不少地方媒体的头条。逢雨必涝、“快来看海”之类戏谑说辞,折射出城市内涝的困境。近三年来,中国平均每年都有100多个城市受到外洪内涝的威胁,2012年有184座城市发生内涝,2013年234座城市内涝,2014年125座城市内涝,其中包括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今年4月,全国16个城市获选国家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如何缓解渍水窘境?怎样发挥吸水功能?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暴雨超出排水管网承载能力

  7月23日,武汉市中心城区普降暴雨,降雨强度达50年一遇。据水务部门数据显示,上午8点开始到下午5点,武汉市中心城区8个半小时最大降雨量达197毫米,小时最大降雨达87.5毫米。虽然,武汉市各大泵站全部满负荷运行,但这样的降雨强度也远远超出了城市排水管网的承载能力。武汉市水务局排水处项久华处长说:“这次暴雨下的很急很猛,多年来一遇,已经超出城市排水管网所承载能力的好多倍。”

  目前武汉市老城区的城市排水管网按照P.1的标准,相当于能应对的小时量约30多毫米左右的大雨,而这次大雨小时最大降雨量远超排水量的近三倍。仅后湖泵站前池水位达18.84米,超预排水位3米多。武汉市水务科学研究院李敏专家说,降雨量与武汉这个地下管网设施应对能力之间有较大差距的,这场雨峰值高、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管网已经充满,没有能力应对突如其来的暴雨强度。

  针对城市管网承载力不够的现状,2013年,武汉就曾投资130亿元升级管网,号称3年告别“看海”。如今2年过去了,这漫漫“囧途”到底还有多远?李敏介绍,目前,武汉正在针对一些节点进行治理,例如将一些局部管网和卡口扩大。像深C系统这样大的通道系统正在规划中,从而把整个区域的主干线加大,同时提升外排系统能力,就是将排往江里的泵站的能力加大。李敏说:“当然我们排水设施要结合区域的开发,道路的建设,所以这个力度和这个实际情况并不能让人完全满意,可能推得有一点滞后。”

  排水设施清理困难易堵塞

  郑州前几天突降暴雨,市区多个地方积水严重。其中金水路沙口路向北500米区域,多辆机动车趴窝。一位被淹车主刘先生说:“当时就是开着开着,水越来越多,比膝盖低一点,前面有个车稍微停了一下,我一松油门,车就灭了,淹了。”

  据了解,此次降雨,造成城区大学路、建设路等五个老积水点排水不畅。还有金水路沙口路、陇海路沿线等至少六个新积水点出现。年年积水、年年整治,效果依旧不显著,对此郑州市政管理处养护科工作组组长杨青介绍说:“排水不畅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工地施工,对周边排水设施进行扰动,造成大量降雨过程中排水不畅。第二个方面就是近期区里对一些雨水出水口进行了封堵。第三就是一些受地势原因,雨水系统不完善造成的一些短时的积水。”

  雨季即将到来,郑州市政方面也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杨青说,从二月份、三月份开始,郑州市政方面对全市范围内的雨水收水井进行输挖工作。同时在输挖的排水过程中郑州市政配合着同步安装一些窨井防护网。另外郑州市政方面制定了专门的防汛工作方案、防汛预案、防汛值班制度,保证防汛体系能够应对各类的突发事件。

  城市内河,由于城市生产生活垃圾堵塞,一到雨天就成了老大难。河南南阳中心城区有梅溪河、温凉河等6条内河,暴雨来临前,南阳市安排大型机械对河内杂草、生活垃圾集中清理。负责人王玉明说由于内河河道窄无法用机械,内河处淤都是人工清理,难度很大。他说:“河道也狭窄,大型机械用不上,几十个工人都得亲自下河,顶着臭味浑身是汗冒雨得在那干,早上都是六点多一天就是能大概干个十二小时。“

  防汛工作动态变化压力大

  在今年,我们国家的很多地方在做一件事——建设“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海绵城市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建成,在建设过程中也会遭遇很多困恼,江苏省镇江市就是是16个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之一。

  镇江市排水管理处副主任绪涛告诉记者,镇江每年都会根据上一年暴雨之后的情况汇总,梳理城市积水点,开展治理工作。今年的积水点改造工程有30多个。绪涛说:“(积水点改造)有的是结合到老小区整治、街巷改造。比如说有的地方管道破旧了,有的地方管道存在缺陷,下沉、淤堵,年久失修的老旧管道定期更换。对河道下游断面清疏,里面的管网重新铺设,每年投入资金在千万左右。”

  除了对往年积水点、易涝地区进行工程改造,今年,镇江市排水管理处还和公安部门合作,新建了易积水点视频预警系统,预先在容易积水的地段或者涵洞安装摄像头、电子水尺和信息警示屏,暴雨来袭时,可以实时采集强降雨期间的积水深度数据,并传输到市防汛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实现动态预警。绪涛介绍说:“对于动态防汛、数字防汛、科学防汛奠定基础。这个地方出现什么问题,及时监控到,统一指挥调度。以前两眼一抹黑看不见,就开人员到现场以后打电话反馈,现在这个点对点的特别直接。”

  不过,绪涛坦言,城市防涝工作难点不少。除了不能确定的天气因素,道路的新建、改建,城市的拆迁等,都给防涝工作带来压力。他说:“城市的防汛是动态变化的过程,比如积水点整治,这边好了那边又冒出来了。2011年黄山东路磨笄山,30几年从来没积过水,但是高铁一建它积水了,为什么?高铁建设破坏了原来下游的排水通道,势必造成积水。工作为什么难做?不是今年做了明年就没有,层出不穷。”

编辑:张雷

关键词:城市;内涝;困境

说两句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