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首页

一键登录

北风“急救”北京污染

中广网首页  |  快讯  |  评论  |  国内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视频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体育  |  社区   |  教育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央广新闻 > 正文

[倾听河北]山海关兼顾开发与保护 取得突出成效

2012-10-12 12:52  来源: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中广网石家庄10月12日消息(记者刘黎)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城山海关的历史文化遗存可谓俯拾皆是,不过,由于岁月的侵蚀,加上近百年来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山海关古城曾遭到严重的破坏。2003年以来,山海关古城保护开发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已经取得了突出成效,保护与开发给古城带来了怎样的变化?保护开发的理念如何贯彻落实?

  有专家形象地比喻说,山海关本身就是一座天然长城博物馆,它的文化和历史不仅显示在城楼、城墙之上,也深藏在老商铺、四合院乃至每一块的砖瓦当中,要发展好其实前提就是要保护好这样独特的资源。在这个命题之下,山海关人选择的是大手笔的科学规划,用手术刀般精雕细刻现在的这些文化遗产。2003年底古城保护开发工程全面开展之前,山海关关城文物保护规划以及山海关历史名城保护规划等三个规划已经为整个开发保护工程划好了红线,不仅国家,省市还有区级的文物保护单位都有着明确而详尽的文化资料,就连散落在城中的112处四合院也都做了保护规划图,不仅列入了保护民居信息图表中,还为这些四合院民居详细标明了位置、朝向以及面积、建筑年代等信息。依据规划,把场内现存的建筑物按照价值的高低大小分为了五个标准,有修缮、改善、保留、整治更新、拆除五种。对于复检钟鼓楼、五道牌坊、三座城楼这样的建筑,也依据原物初建时的一些行制、风格、材料、工艺等,给它们进行了几乎原貌的恢复。

  从2003年启动保护开发,到现在已经9年过去了。这9年来,山海关保护开发工程先后复建修缮完成了钟鼓楼、远望楼、迎恩楼等一批标志性的文物,还修复了6000米的古城墙,完成了内环保护景观带工程。同时,把以前的一些政府部门如检察院、区委等18家企事业单位迁出了古城,并完成了长城博物馆的建设。在这样的建设之下,山海关古城的知名度及美誉度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对当地旅游业也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拉动作用。下一步他们将以吸引民间资本介入为主要途径来对古城的开发进行两方面的重点改造,一方面是对东南片的民俗文化体验区进行改造,另一方面是对西南边四合院的商住区进行重点的实施改造,实现国有资产和民间资本相互促进,产生良性的循环,来促进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新闻热线4008000088,拨打热线电话即可将您手中的新闻线索第一时间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派出记者调查事件、报道事实、揭开真相。)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8607240

编辑:杨雁霞

央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