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27日消息(总台央广记者周益帆)“连续10年去湘西支教的海归女硕士“,近日,这位叫龙晶睛的28岁女孩受到了很多质疑。龙晶睛16岁出国留学,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工作学硕士,宣传中,她连续10年参加支教,硕士毕业后放弃高薪工作,成为一名全职公益人。

龙晶睛长相甜美,其参加支教的照片和视频发布在网上之后,被称为“网红支教老师”。但有网友指出,10年间,龙晶睛有9年的时间在美国读书,是如何完成学业的?另外,她创办的组织开展收费支教项目,5天费用高达5000元;这个公益组织是否具有公开募捐的资质?

 

“改变世界不是一个大话,对于我而言,是郑重的承诺。我是龙晶睛,一名往返大山支教了10年的海归硕士……”

28岁,来自湖南长沙,硕士毕业后放弃高薪工作,回国做了一名全职公益人,目前已有十年的支教经验——在社交平台上,龙晶睛有这样漂亮的履历。她说:“虽然我没有把这10年的每一天都在大山度过,带1500个人,193.5万元,12025节课,为了孩子们,我相信自己能做的远比想象中的要多。”

视频截图

然而,就是这段介绍自己十年支教的视频,在网上引发了轩然大波。有质疑提出,龙晶睛宣传自己有10年的支教经历,但其中9年的时间在国外留学,是如何完成支教的?此外,在支教日记视频中,龙晶睛妆容精致,拍摄手法专业,也引发了质疑。有评论认为:“走马观花式支教,旅游式支教,不宜提倡”。

视频截图

26日下午,龙晶睛接受中国之声采访,就关于自己支教十年的质疑进行了解释。她说:“我一直就没有说自己10年一直都在山区支教,我也跟大家解释了,我是2010年出国读高中,2011年暑假回国支教之后,每年假期支教,2018年成立慈善组织,2019年研究生毕业,然后全身心投入公益创业,每年都会去山里六七趟,所以我觉得这个是网友包括媒体的一些采编给人产生的一种误解。”

天眼查网站截图

“美女支教十年”事件中,还有网友对龙晶睛的公益项目资质进行了举报。天眼查信息显示,龙晶睛在2018年创立了长沙市善吟共益助学服务中心,2020年成立善吟创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截图显示,善吟共益助学服务中心曾对外发布过短期支教活动,5天的安排要交“善款”5000元。有网友向长沙市民政局投诉称,龙晶睛所创办的善吟共益在没有公开募捐资质的情况下筹款193万元。

天眼查网站截图

国内知名高校一位从事NGO研究的老师告诉中国之声记者,在国外,商业模式下的公益支教并不罕见,甚至绝大多数公益活动需要志愿者缴纳一定的费用,来维持机构运转,但是公益机构有无募捐资格、募捐到的钱经审计是否合理使用,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对此,龙晶睛对媒体表示,短期支教(义工旅行)项目统一发布的费用在2200元-2400元之间,这部分费用会有一些盈余,盈余部分也会反哺到机构的可持续运作里;2019年初,该公司开启了长期支教项目“希野计划”,这个项目挂靠在灵山慈善基金会下,需要为支教老师提供食宿交通,是纯支出项目,目前已对7所定点合作学校输送了55名支教老师。

“第一个情况,我们在无锡灵山慈善基金会下面,把我们长期支教老师的公益项目挂靠了,所以它有对外公募的资质,而且合法、合规、透明、公开,定期汇报进度,这个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机构本身确实没有公募资质,之前我们在网站上面放了一个二维码,当时可能刚刚成立,也没想那么多,就把二维码放上去了,并不是很清楚它涉及公募了,所以这确实是我们自身的一个问题。”龙晶睛说。

实际上,除了围绕着龙晶睛个人及其公司的疑问,更多的讨论在于:对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来说,这种短期助学项目究竟能带来什么?龙晶睛表示:“如果说一定要从学习层面或者从知识层面来看,我们的帮助还是很小的。但是我们更重要的是给孩子们提供一种情绪上的价值。让孩子们更好地接触社会,或者在社会情感这一块,根据每个孩子的特殊情况进行引导和沟通。”

视频截图

那么,国家对于支教的人员、期限、科目是否有规定?一位在研究生期间参加共青团中央组织的支教活动的老师说:“国家的要求是,我们所有人必须到乡镇一级的中小学任职,而且得是教学岗位,时间以一年到三年为限。地方政府对于支教这个事情的管理,以我所看到的这些学校,支教活动是非常规范的。第一,所有来支教的老师,必须拥有教师资格证;第二,你的关系,比如我们是党员,当时我们的关系必须转入当地。我们的所有活动和行动以及整个流程,都是经地方政府审核以后我们才能够去的。”

这位老师表示,尽管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是几天的课程用“支教”这个概念,不合适。“我们不能说对短时间的行为就不认同,因为支教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国家没有说支教就应该多长时间,我觉得那短时间的我们可不可以尝试不把它叫支教,可以是一种民间的互访,或者假期的活动。”

教育专家、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认为,几天或者一两个月的短期支教,对孩子带来的更严重的影响在于,可能会扰乱正常的教学与教育秩序。他说:“教育独特的规律,我所了解的,都是反对短期支教的。就是因为不熟悉或者不了解教育规律,很多人一腔热血到了这个学校,跟这些孩子相处几乎就是讨好似的,心态非常包容,极端包容,我们强调发现孩子的优点,打开孩子各种窗户,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们的心态非常包容,最后就导致‘后遗症’。这些人一走,后面老师没法接了,一般这种‘后遗症’,老师得花很长时间才能修正,让这些孩子回到一个正常轨道上,这是很多地方不接受短期支教的重要原因,你扰乱或者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龙晶睛认为,他们的公益机构帮扶到的学校有24所,她本人去了其中的10所学校,感情比较深的有四五所,在这个数字信息化时代,支持乡村教育的方式有很多,并非一定要去边远地区做支援型教育。媒体的一段采访中,有被支教学校的老师表示,善吟共益为孩子们提供了物质帮助,其中包括补贴、校舍等,但是短期支教确实也会存在“还没熟悉,老师就走了”的问题。“其他老师来一天就回去了,有些来了没有帮助,有些来了就看一下,有些来给一些物品,我们乡里的小孩没熟悉老师,对他不好,久了才知道他的性格是怎么回事。”

目前,长沙市民政局慈善社工处方面表示,针对善吟共益募集资金的问题,社会组织执法监察部门正在依法调查、取证、核实。陈志文则认为,此事带给社会更大的警示在于,要正确看待并规范支教行为。他说:“对于我们的一些公益事业,不仅是健全法律,而且要严格执行;另外,这件事再次提醒我们,如果真心实意想去支教,就必须以一个严格的教学学年周期来进行;在跟孩子相处的问题上,一定注意好平衡,要熟悉和了解教育规律。”